九百九十五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两更合一更)(2/7)

  【寒门宰相】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易经研究的就是如何‘趋吉避凶’,如何‘大吉大利’,这个思想可谓融入每位华夏子民的血脉之中,为三教九流所共奉。

  如果说孟子否定了‘利’,也就是否定了五经之首的《易经》。

  何为利?何为义?

  孟子言墨子所云的‘义’,乃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就是头磨破了脚擦伤了,也要为利于天下之事。

  杨子所云的‘利’,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之,你要我拔下一根毛利于天下,我也不干。

  墨子之‘义’,乃‘无私’,如果人人都不利己,心里头完全没有自己才能利天下。

  扬子的‘利’,乃‘自私’,如果人人都利己完全不利他,才能利天下。

  孟子批评墨子扬子都不是‘中用’之道,而是执一之道。执一之道是贼也,举一而废百。

  孟子所云的‘义’和墨子所云的‘义’不同。

  孟子之‘义’乃‘中用’之道,兼顾利己利他。但中用之道不是折中和调和,如何中用?必由【诚】出发,那就是‘仁义’。

  什么是‘仁义’?

  仁义就是‘大利’,‘远利’,而梁惠王有何‘利’吾国的所言的‘利’是‘短利’,‘近利’。

  短‘利’,近‘利’人人都会,地上有一百块,你不用教谁都懂得捡起来。

  但因为捡这一百块,若被东家或让失主看到了,那么利则为害。或者二者都没有,从此滋生了不劳而获,守株待兔的思想,这都是害。

  人之所以染上赌瘾,都是从一开始赌博赢钱开始的。

  所以孟子的‘仁义’是劝梁惠王舍‘近利’逐‘远利’,只有‘仁义’才是‘远利’,不要舍大取小。

  这才是孟子符合易经‘趋利避害’的地方。

  通过利他来达到利己,这是儒家的‘义’,而后世的朱熹看别人不明白,于是急了赶紧悄悄声补了一句‘不求利无不自利’。

  如果说孔子定义了什么是‘仁’,那么孟子定义了什么是‘义’。

  墨子牺牲自己,奉献他人的‘义’,非常地崇高非常的伟大,但大部分人做不到。而孟子的‘义’,才是兼顾‘利义’的中用之道。

  易经的‘趋利避害’之道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