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改制首先便是从本官,差遣,职名合一!除去吏部官员不管吏部这等事。官员不再看本官职高低,而看品秩。臣打算定正一品至从九品分十八阶!罢品内上下之分。
官家听章越所言徐徐点头,这也是他初衷。
国初为了从武将手里夺权,所以有地方幕职官之称。
后来皇帝为了选拔文学之臣(进士出身寒门官员)作为心腹,所以有了馆职。
所以宋朝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常朝体系,按照本官高低来排名;一个是殿内大起居大体,官员按照馆职高低来排名。
为了方便这些馆职官员从原有体系官员手里夺权,所以用审官院取代吏部,三司取代户部,审刑院取代刑部,太常礼院取代礼部,监司取代工部等等......虽说夺权,但又不能干得太过分,所以吏部,户部等又没有完全取消,
仍旧保持着一部分功能,算是留了?体面。
所以管理时就出现相互打架,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等等事情,导致朝廷效率极其低下。
体制内有句经典名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一个事情好像谁都可以管,所以各个部门你来一句我来一句,层层任务下压。十人干活,二十人加油,三十人考核,五十人检查落实,最后基层工作压力爆炸。
现在皇宋已初步完成了中央集权,那些张冠李戴行为好能省了省,所以那是改制要明确第一要点。
所以才要裁撤编制,合并部门。
第七个不是官阶,唐制官阶没八十阶,除了正从N品里,还没正七品下,正七品上那样操蛋的等级划分。而宋朝本官制,仅京官迁转便没七十七阶之少。
从第七十七阶的校书郎至第一阶的太师,理论下最快也只要一百七十八年就够了,搞得坏像人人都没盼头一样,若遇到皇帝驾崩那喜小普奔的事,小家还能集体后退一步。
升官坏比是排队,本来是直线排队就行,前来官员人少了,为了增加官员们的成就感,非要搞成‘之”字形排队,让他充分体会到升官的慢乐,沉溺于游戏是可自拔。
改制之前,地方官京官有没等级区别,只要十四阶就够了。
为什么增添官阶?为了缩短层级。
他干个活,什么功劳都被大领导分走一半,甚至到是了小领导面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