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通透(3/4)

  【国潮1980】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比如说与西施一起泛舟西去的陶朱公范蠡,比如孔子著名的弟子子贡,比如富商沈万三,都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典范。

  如果把他们与贪婪无度的罗斯柴尔德、默多克、索罗斯这些西方资本大鳄做一做比较,我们的这些商人简直如同圣人。

  即便是巴结权贵、毁誉参半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创办了一个胡庆余堂国药号。

  以“戒欺”和“真不二价”为经营理念,不惜赔本赚吆喝为家乡父老谋福利。

  甚至直到身死,胡雪岩也没动过一次念头,要把这个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时常需要真金白银贴补的买卖停了,挪借资金堵别处的窟窿。

  所以毋庸置疑,只有这样的慈悲和善心才是真的。

  绝非那些虚伪的西方大亨,只是为了合理避税或搞家族基金,才去沽名钓誉做的假慈善可比。

  或许当代有些人,会认为我们的传统商业理念已经过时了。

  或许他们觉得现代社会里,只有西方的资本碾压,追求商业垄断那一套才具有实用性。

  否则,就没法解释我们的工商业为什么会在清末民初日渐式微。

  但这恰恰错了,大错特错!

  因为这种观念把工商业混为一谈了。

  我们其实是输在了工业技术上,而不是输在了商业经营上。

  工业是生产基础,商业是流通环节。

  工业技术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智的头脑。

  商业繁荣却要以人为本,注重感受,激发情感。

  这就像一个扁担挑着两个筐,货物的种类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不用说,如果扁担只有一头沉的话,是永远都没办法迈步前进得。

  所以说,我们祖祖辈辈,相信且奉行的这些道理,其实并不是虚头巴脑的空话。

  只是缺少使之展现威力,发挥长处的必要条件罢了。

  至少就拿今天宁卫民和“张大勺”谈租房的事儿来说。

  别看开局双方有点龃龉,但最后之所以会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相当圆满的结果,不就是因为这个嘛。

  要是按照西方那“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一套来,就彻底“褶子”了。

  别说握手言欢,合作愉快了。

  弄不好能大吵一架,成为谁都不痛快,白耽误工夫还惹闲气的双输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