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4/5)

  【江山物语】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剩下的官员们可不好受了,被这锡宝一挑动,个个在审理中都是好面孔一副,根本不敢威喝恫吓犯人。

  冒新园及郑娥见不动刑了,又全都推翻了原来的有罪供认,这么一来,使得参与审理的官员既无法维持原来的判决,又难以推翻原先的处理意见,整个案子就这么僵持着。

  许维的初步目的达到了,现在要进行第二步计划,进一步推动此案再次复审。

  一般来说,由督抚大员断过的案子,朝廷大多数都是给予肯定的表态,不会动不动就要发回重审,要照顾到封疆大吏的脸面,也好让他们日后好开展工作。

  许维既了解这一层面的问题,又对山西承办该案官员的意思也明了得很。他们只是想要把此案给拖住,最后让这冒新园及郑娥监毙狱中,以达不了了之的目的。

  要让皇上再次重视此案,看来非得来个不同寻常的手段不可。

  俗话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看来该是动用自己积蓄已久的人脉力量了。许维连续十几日上窜下跳地搞大串联,十分殷勤地拜访山西籍的京官,以嘴皮子与银弹子的威力说服了约十三位官员与自己联名写奏折,要求刑部重新审理此桩已名动天下的大案,并开列出了该案的数个疑点。

  与许维一同拜折的计有:

  内阁中书濮存景、汪意仁,翰林院编修许夏,户部主事潘熙,吏部主事陈章升,礼部主事张真、何封、周杰昌、徐世章,兵部员外郎陈勋,刑部主事罗厚才,员外郎万书品,工部员外郎梁友德。

  许维此举甚是厉害。像山西籍十三位京官为了一个案件的审理联名上书朝廷的一个衙门,而不是以官员自己的名义向皇上上奏折,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仅此一例。

  由于已经连续两次重审,加上在山西的四次审理,共是六次审理该案,却迟迟未能结案,早已是引得满朝文武及市井间的注意。民间更是有着种种不可思议的猜测,如李知县之子看上了郑娥而引发此案的言论流传最广。

  乾隆帝对此案也颇为关注,只不表露于外罢了。在接到刑部的呈奏,说有山西籍十三位京官与都察院监察御使许维联名要求三审冒新园一案后,乾隆帝为平息争议,果断地亲点官员进行再审,并于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二颁布上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