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原上草之甜蜜的啰嗦(1/5)

  【虫儿飞飞】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老鸭汤?”荭茗纳了闷了,没见汤里面有鸭子呀。

  “嘿嘿,鸭子先用文火熬了5个小时,然后倒下了老鸭汤再和黄芪、荷叶、滑石、白术、藿香、佩兰……等等一起熬,再熬用小火熬上3个小时就大功告成啦!”

  “为什么是鸭汤?”荭茗不耻下问。

  “因为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鸭肉的蛋白质丰富。三伏天可不能像冬天一样去补羊肉啊狗肉什么的,所以鸭肉可以说是三伏天补品最好的。”蓝奕眼睛亮亮的,“还有哦,这里面最好的一味中药,是这个黄芪。”

  “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荭茗熟练地念出来。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斋居》。

  “黄耆”就是“黄芪”,而“赤箭”是指中药天麻。黄芪、天麻之类的在今人看来纯属药材,而在古人看来却可列入日常食谱。黄芪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作用。

  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在诗中提到过他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汤的事情:“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

  此外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诗中的“王孙”就是黄芪古老的中药别名。见于与王维同朝的甄权的《药性论》,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所著的《本草纲目》,黄芪,旧作“耆”,长也,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

  从唐代的白居易、万维到宋朝的苏东坡,文人们的餐桌上竟少不了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古代儒医不分,白居易、苏东坡之辈想必也深谙药食同源之理。

  蓝奕故作不满地撇嘴:“喂,知道你是才女啦,但你就不能让我显摆一回么?”

  荭茗不领情:“哦哟,看来我们小奕要为爱变身了哦!”

  “变什么身?”

  “从纯情小少女变身成十项全能温柔贤惠的巧手主妇啊……”荭茗戏谑地看着她。

  “那是!”蓝奕还以为是夸奖她呢,颇为得意地应下了。结果一转头就听到荭茗的闷笑声,这才明白过来,“好啊你,你损我呢!你才主妇,你全家主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