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一:不食嗟来之食(1/11)

  【蓝白社】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狠狠地休息了一段时间,大家新年快乐。

  上次我番外我自己的那一章,竟然被和谐了。

  算了,我也懒得问为什么了,反正也没意义,屏蔽着吧。

  看了一下评论,发现好多人问什么时候开新书,唉,完本感言里都有啊。三月份发新书,我打算多休息一下。

  其次我发现以前写的番外,有些人还是没看到,山海经一到四都在正版第一卷,七十六章后面。

  颛顼的小篇在正文VIP卷第九百七十章一箭落九日的后面,名为绝地天通科幻版。

  道佛那里,讲了点新书的创意,浅尝辄止吧。

  下本书因为主角金手指是信息感知,所以会解答地球所有未解之谜,并且从科幻角度,尽可能把宗教、神话都给解释了……

  因为不写收容物,我估计我会扑街,如果下本书扑街,我也会把它写完。

  有人说让我讲吃,我的老天鹅,这从何讲起啊。

  我只能说,吃是吃,美食是美食。

  不讲美食,那还能扯两下。

  象形字义上,用手抓取粗食为‘饭’,低头用器皿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祭奉的贡品为‘享’。

  有些人说古人都是两餐制,很晚的时候生活富裕了才有三餐制。

  这话对,也不对。

  事实上中国很早就有三餐制,只不过确实也跟生产力挂钩,平民百姓很长一段时间,别说两餐了,甚至只是一餐而已。

  而皇帝、王侯不只是三餐,甚至有四餐。

  至少在商朝时,就有定时吃饭的传统,甲骨文里就将主餐称为‘大食’在一天的早上,特别丰盛,力求吃饱。然后将另一顿饭称为‘小食’,在下午随便吃点就行了。

  《论语》也说了‘不时不食。’

  三餐制度,从文献来看的话,最晚战国时期就有了。

  《庄子》有云: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意思是去郊外游玩,带足三顿饭,玩一天回家肚子都是饱饱的。

  这不是孤例,《战国策·齐策四》又云:“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

  意思就是士人三餐都吃不饱,而君王你竟然鸡鸭鹅都有吃不完的粮食。延伸意思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那时候,士人就有一日三餐的制度,士人并不是多有钱的阶级,从君王到诸侯再到大夫,最后才是士。

  前三级都有地产,属于领主,而士是没有地产的,只有个贵族身份。

  一日三餐能普及到士人,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有这个条件的人,都已经广泛普及了三餐制了。

  汉代甚至出现四餐制,当然是帝王专享。

  班固的《白虎通》写了:“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

  四时就是天刚亮的时候,叫旦食。日中的时候吃一顿,叫昼食。下午再吃一顿,叫夕食。晚上来顿夜宵,称为‘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