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云】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第六章 秦淮夜游
绕淝河水、过寿阳古城,穿八公山,就是淮水河了。掌笠快马加鞭,他希望尽快离开寿阳那出师不利的地方。一行人催马扬鞭,很快就到了。
淮水,“四渎”之一。周天子曾祭天下名山大川,封五岳四渎。《史记·殷本纪》曾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诗经《尔雅 释水》曰:“江、河、淮、济为四渎。这四条大河皆为流入大海之河,所以称之为渎。渎者,通也,意思是通中国之垢浊,民陵居,殖五谷也。江者,即长江,贡也,珍物可贡献也。河者,黄河,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淮者,淮河,均其务也。
幽冥船第二次出现地,在淮水旁的舜耕山。这里离淝水不远,看来幽冥船应该是顺着淮水而下的。
舜耕山,远眺成掌形,从绵延起伏的丘陵中,突兀而起,直插苍穹。虽不高,站在山脚仰视,却也有种震撼之感。
掌笠看到连绵群山,又策马扬鞭了一路,心情也好了许多,不再为死了一个手下感到沮丧,他望着远山,问道:“舜耕山?与舜帝有关吗?”
“是的。此山正与舜帝有关。此山原本叫历山。相传古时,虞舜从北方一路行来,见这座掌形山脉树茂林丰,竹影婆娑,且前有田畈,旁有河湖,可耕可渔可陶,便在此定居下来。他不但教当地百姓学农学渔学陶,还每天跪在地上对着上天哭泣,替父母分担罪行,自我引咎。因此舜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贤名远播四方。远在北方的尧帝闻知后,跋山涉水,南巡访舜,请求舜下山辅佐朝政,舜始不肯。后尧帝再三恳请,舜感其诚,出山理政。后尧帝又毅然决然地将帝位传给了舜。舜继位后,不负众望,披荆斩棘,治熏风,除水患,开辟了“尧天舜地”之盛。而此处也因此被称作舜耕山。“
听了向导讲了这舜耕山之名的由来,掌笠感叹道:“果然又是一处地灵人杰的隐秘之处啊。”
王劭一上午都有些心不在焉,此时方回归正态。他接口到:“傍淮水,依历山,南低北高,东西龙形,的确是一处风水之地。只不过并未听说淮水附近有大墓之传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