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权(第二更)(2/3)

  【江山国色】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契丹各部几十万离开乌桓山熟悉的草原而北迁。李重九顺着地图望去,再北迁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这一片茫茫大山,直至今日很多地方仍是原始丛林。契丹人如果要被北迁至过冬,那么生活必然更加艰难。

  如果真是这样。几十万缺少了牛羊畜马的契丹在寒冷的大兴安岭这,将最少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不过李重九不准备将契丹人赶尽杀绝。反而决定要乘此机会大力招揽契丹人,允许他们迁回火儿慎草原。当然条件是,他们必须服从大赵的管辖。不仅部民要随时服从大赵松漠都护府的征召,每年还要交纳一定税赋,头人的儿子作为质子入幽京国子监学习。

  只要再有十几万契丹人归附赵国,那么剩下的契丹人,对火儿慎草原就很小了。如此也可以斩断高句丽一臂。当下李重九在牛皮地图上乌桓山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圈,表示此地已收入大赵的地盘。

  随即李重九分别望向火儿慎草原西侧的突厥,以及东侧的高句丽。

  高句丽国内近来局势平稳,南面的千里长城已是完成。这是一条连接十几座重镇的长城,当然是高句丽人效仿秦汉长城的作品。只是身份易位,高句丽将大赵,当作了游牧民族一般防备。

  新任辽东郡郡守周洲曾上表给李重九,说要凭借陆军,攻破这千里长城,最少要调动二十万人马。要知道高句丽擅守之名,是都知道的,第二次征讨辽东时,隋炀帝三十万大军攻打辽东城一个弹丸之地三个月不下。

  周洲反而给李重九上了一份海上攻取高句丽的奏折。周洲在奏折列举当年汉武帝平定卫满朝鲜时,命令楼船将军杨仆率兵五万横渡渤海,攻破卫满朝鲜王城之事,之后大汉在朝鲜设汉四郡。

  周洲将此事引述,言大赵必须模仿汉朝当年平卫满朝鲜之事,而不应该重蹈隋炀帝三征辽东的覆辙。周洲建议就是从长远考虑,从海上进兵,绕过高句丽修筑千里长城这条坚固防线,而大力经营都里镇,登州两大据点,将来为渡海攻打高句丽做好准备。

  周洲还说掌握海上霸权,攻打高句丽只是一,更重要是将来还要面对新罗,百济,甚至更东面倭国在海上的挑衅,为了防范未然。周洲建议扩大都里镇,登州两处水军大营,打造海船,训练水军,将来好争雄于海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