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对于何稠的能力,李重九是十分信任。若说赵国的军功企业,谁能说得上话,一个是何稠,还有就是幽京大作匠坊的那些人。
中国历史一贯推崇改朝换代时涌现出的帝皇将相。而对于宇文恺,何稠这样的大家,却是简单概括。比如这个时代赵州桥的建立者李春,这样的大工匠,在隋史上竟没有他一笔之地。李重九穿越后,也曾找何稠问过李春,得知这位大匠竟已是在隋末那场大的动荡中。饥寒交迫逝去。
李重九知道后,不由可惜,最后只能将李春的几个徒弟收入了工部下面做事。
现在这几个李春的徒弟,在何稠的指挥下,开始搭盖浮桥。六万多将粮草运输至前线的民役进行这项搭桥重任。
七月的气候,炎热如火。
这些民役身上挂着吹胀气的牲口尿泡。扛着木板、竹竿和短桩跳进了浑浊的黄河水中。
因为有战舰为辅,第一座浮桥很快就搭建起来,随后依托着第一道浮桥,第二道,第三道也是很快搭建完毕。
李春的几名徒弟,果真十分了得,在何稠的指挥下。浮桥马上就搭建起来。
对方的唐军人马,看见赵军搭设浮桥,想要上来骚扰,但这时候从龙门关渡河迂回侧翼的薛万均已是率五千人马赶到,并且东岸的赵军,也不断由战舰搭载后,再西岸登陆,两军一并护卫住了这片滩头阵地,这让唐军的破坏计划,无从下手,只能撤退。
很快五座浮桥已是搭建好了。岸边赵军士卒都是欢呼雀跃,开始渡河。
而李重九不再坐马车,而是和士卒们一并骑马,渡过了蒲津浮桥。在下游更深处,还有第六道,第七道,第八道的浮桥在搭设。
五道浮桥虽足够过河,但对于在河岸边蓄势的二十万赵军而言,能快一步过河,那么风险性就少那么一分。
在三军簇拥之中,李重九骑马渡过黄河,当战马的马蹄踏在河岸旁的陆地之上。李重九心知这一刻自己已是踏上了关中的土地。
八百里秦川在眼前展开。
渡过黄河后,下面该如何进军,也是当务之急。
张玄素向李重九分析,有三条道路摆在李重九眼前可以选择。
第一条,率大军向东,绕过长安,打通关中潼关的道路。这条路线可谓十分稳妥,打通潼关,也是等于打通了补给线,大军可以直抵洛阳,万一攻唐战事不利,可以随时退回关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