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当昏君】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赵煦将自己的想法一条条的说了出来。
“紫薇阁就依照朕所说的这个方向,拟定一个方案准备实施吧!”
“臣等遵旨!”
最后用了十天十夜的时间,终于在紫薇阁数位官员的努力下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屯田等地定在了陕北陇西等地为主线。
具体国策如下:裁退禁厢诸军年龄大于四十的军士,分别遣散到陕北陇西等地屯田。
每一户人家给一头牛,一户也就是七到八人左右,所以每户人家需要开垦九十亩土地。
其中三十亩田种地,三十亩地种植棉花,三十亩地种植苜蓿,这样就可以分别提供粮食、棉花和牲畜饲料。
况且种植苜蓿的土地没必要精耕细作,主要作为休耕之用,兼以放牧蓄养牲畜,如此三块田地。
每年一轮,地力可以保障,加上牲畜粪便肥料的施用,产量一定会有所提升。
军士每年每天要食用两升粮食,每年三百六十五天要吃四百三十升粮食,可以剩下九十五升余粮。
而且还有十五亩棉田所产的棉花,和十五亩苜蓿田所蓄养的牲畜,这就将是他们的积蓄,数年积蓄足够他们成家了。
二十年后土地就可以归于屯田人,日后只需要缴纳田地赋税。
田地赋税为每亩地收九十斗,可以预期,这些屯丁将会是殷实的富农,屯田之事水到渠成。
假设西北边境屯田人数达到一万人,开垦土地能够达到九十万亩。
二十年内每年可以得到二十一万七千五百万石粮食。
可以供给两万九千七百九十四人的军队食用一整年,而所收取的苜蓿则用来给军马食用。
棉花则可以用来制作军服,这样的计划并不是试图用一万屯丁生产三万军队的后勤问题。
而是将目标放在解决运输最困难,消耗的粮食最大上面,西北地区不能依靠水运,大规模的运输是跟本不可能。
所以只好透过就地征粮来解省运费与路途销耗。
若在辽夏边境发展屯田,假设总共屯田三万人,开垦田地二百七十万亩。
可解决九万军队的粮草补给问题。
孙子兵法有言,云:军不远输;又称食敌一锺,当吾廿锺。
虽然屯田不是夺自敌人的粮草,但可以有与食敌粮草同样的功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