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让老特拉福德球场全体鼓掌的男人(2/9)

  【华娱1997】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这个版本比刚才要白话一些,刚才那個版本台词还是太晦涩了些。”

  历史影视有很多难题,其中有一个台词是偏历史还是现代化。

  太偏历史,容易造成观影门槛,许多对历史不了解的普通观众看的费劲

  可要全都是现代大白话,观影门槛是没有了,但也缺乏了历史厚重感。

  这里边的平衡如何把握,尺寸怎么拿捏,很看编剧和导演的本事,一个不好,就容易两头不讨好。

  比如后世《风起陇西》,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方面想走三国权谋,一方面又引入各种现代谍战用语,有些观众无所谓,有些观众就觉得不伦不类。

  《新三国》更是典型中的典型,台词闹了无数笑话,比如——

  “不可能,我二弟天下无敌,只有他杀敌的份儿,怎么可能被别人杀呢。”

  “全军冲杀蜀军阵营,直奔诸葛亮四轮车。”

  “诸葛亮真是个妖孽啊,三寸肉舌头,把我的军师说死了。”

  “让我捅他一万个透明窟窿。”

  “……”

  其实有些台词配合剧情情境并不算差,只不过显得直白,但有些台词,看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泄气。

  文言文简练精准,好的台词不但极具文字和语言魅力,呈现在镜头里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字字分明,既充满力量,还颇有韵味。

  《三国·赤壁》作为一个商业大电影,肯定要降低观影门槛。

  但要把那些文言文台词全放弃,未免暴殄天物,所以还是要找平衡,尽量变成现代人都能听懂的“古白话文”。

  从《三国·赤壁》剧组拍文戏开始,好几个编剧就正式进组,根据具体拍摄情况,反复修订剧本台词。

  甚至有时候,许多演员直接拿两三个本子,一口气把几个版本全拍了,然后留到后期慢慢斟酌剪辑。

  搞定了今天的拍摄,曹轩向导演和几个演员告别,他马上要飞往欧洲进行演唱会,又得请一个月的假。

  不过大家也习惯了,倒不是曹轩一直请假,而是其他演员也有这么干的。

  《三国·赤壁》上下两部一起拍摄,剧组2月下旬开机,这都快7月底了,已经拍了足足半年有余。

  预计后面还要拍两三个月,大半年的时间,不可能一直把演员圈在剧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