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世界上第一炉电渣钢!(2/3)

  【我的科学时代】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另外一部分,则来自于近期抵达延城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其中不乏庄教授邀请的清华学子,国立浙大学子等等理工类优秀人才,这些人本身具备极其扎实的专业知识,自愿加入试验队伍之后,于工程中担任‘支柱’角色。

  整个试验队伍的含金量,亦或者说电渣炉生产队伍,与曾经的氧吹炉试验队伍相比,整体素质要高出数倍不止,可以确保首次冶炼试验的正常运行。

  时间流逝,余华坐镇中位,不断接受一条条信息回馈。

  电网准备就绪。

  变压器准备就绪。

  冷却水供应单位准备就绪。

  电渣炉主体准备就绪。

  结晶器准备就绪。

  底水箱准备就绪。

  操控台准备就绪。

  一个一个生产岗位相继完成安全检查,进入待命状态,这边,单重约2吨采用氧吹炉冶炼而成的优质钢锭运抵厂房,这便是电渣试验炉的自耗电极,接着整根钢锭被吊装至立柱上方,通过如同老虎钳般结构的电极夹头装置予以固定。

  电渣炉首次冶炼试验准备就绪!

  电渣试验炉项目工程高速运转,接到书面形式通知的军工局内部,则同样进入高速运作状态,作为军工局最高负责人的李强发号施令,不断下达一条条指令,按照预案进行处置,全力配合电渣炉的首次冶炼试验,而后急电大窑洞,申请最高级别的保护力度。

  对于这位拥有过苏联留学经验的高级知识分子而言,李强深深明白电渣重熔技术的重要程度和战略意义。

  这是打开根据地工业体系枷锁的钥匙,

  这是推进中华构建工业基础的基石,

  这是足以令西方列强不惜爆发一场战争也必须争夺的尖端技术。

  若论价值,哪怕开出上亿银元的数字,也不能衡量。

  氧吹炉+电渣重熔,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拒绝这对尖端冶金技术组合,绝对没有!

  电渣重熔既要成功,亦要保密,哪怕是一个字都不允许泄露出去。

  根据地和组织,暂时承担不起这项技术泄露风声的后果。

  没多久,驻扎于大窑洞附近的总部警卫团集结进入战斗状态,趁着夜色笼罩,迅速开往柳树沟工业区外围区域,封锁内外道路,使柳树沟的守卫力度达到‘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