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幕府议事(3/4)

  【回到南明当王爷】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竹堑那边今年倒是获得了大丰收,产粮七十多万石,除去竹堑之民的口粮,能买上来三十多万石稻谷,这些稻谷就算全运到南京,也撑不到明年丰收,至于崖州那边能买来多少粮食尚不可知也。”

  “诸位有何良策?”朱琳泽环视殿内的幕僚们。

  “闽王,属下以为,可以照会江南粮商看看能不能把粮价压下去。”张煌言思忖片刻,上前说道。

  “这倒是个法子,只是这些粮商现在囤货居奇,着实可恶。”

  “并非所有粮商都在囤货居奇,只要能将粮价压下去,让这些粮商无利可图,粮价自然就能够压下去。”张煌言说道。

  “是个好法子,张煌言,你且去照会江南各大粮商,让他们到南京一晤。”朱琳泽对张煌言说完,又对沈涟说道,“明日在报纸上发布消息:竹堑已有五十万石稻米装船启航,正运往南京。”

  “可是竹堑没有五十万石粮食......”沈涟惊道。

  “本王说有,就有,你只管登报便是,当务之急是要先稳住南京城的民心。”朱琳泽说道。

  言毕,朱琳泽让殿内诸幕僚先行散去,只留下陆闻达。

  朱琳泽敲了敲桌子上的南京户籍籍册问陆闻达道:“南京的户籍籍册是时候重造了,吏学堂开办已一年有余,堪用的吏员有多少人?”

  早先垦荒竹堑之时朱琳泽就苦于吏员不足,让陆闻达开设学堂专门培训吏员,为后续的垦荒提供足够的吏员。

  垦荒崖州如此顺利,除了朱琳泽人力、财力、物力、军力雄厚之外,充足的人才储备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徐佑前去崖州,带走的可是一整套成熟的管理班子和竹堑先进的管理的经验。

  日后清丈田亩,朱琳泽也需要用到这些吏员。

  大明朝的官除了西南土司之外,多数都是流官,但是吏很多可都是世代相传的衣钵。这些吏往好听了说是吏,往难听了说就是地方恶霸。

  明初征粮实行的是粮长制,粮长制崩坏之后,负责征收赋税的还是地方底层的官吏。

  就算是洪武朝粮长制运行比较良好,但粮长仅仅只有征粮、运粮之权,划分征粮区域还是由地方的官吏具体负责。说到底还是离不开吏,说白了就是基层公务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