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挑夫掀翻轿子、黄包车,争执拉扯中,有人袭击了洋人乘客。
洋医生何达被一群华工投掷石头,狂奔到荷李活道,遇见一队警察方始停住,这才发现头上血流如注,急送医治疗。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当时的巡警只好连忙请求英军支援。
100名英军赶到现场,个个杀气腾腾。
英军的到来,最终把群众驱离皇后大道西。
人是走了,但英军发现街道两边贴满了告示,声称当晚将纵火焚烧维多利亚城的3个地方。
英军对这条街上的华人商店作了彻底搜查,担心有人私藏可疑物品。
香港华人的停业、叛乱,令英、法十分被动。
法国的军舰多次开到香港,未能购足所需物品,只能转往西贡等地采购。
然而也应看到,香港底层工人普遍处于“手停口停”的状态,单独反对法国尚可接受,无差别的反对不能长久。
他们不敢复工,是受到三合会的威胁;三合会如此高调行事,则是狐假虎威,假借兵部尚书彭玉麟(此时在广州与张之洞共同主持对法战争)的名义,试图搞乱香港以便从中谋利。
香港停业初起,直接受到张之洞告示的影响;停业演变成叛乱,则是三合会刻意推动,这个结果超出张之洞预定的底线。
然而张之洞不想搞乱香港,他需要香港的帮助来支撑对法战争。
吊诡的是,彭玉麟招募香港三合会的行动,得到张之洞同意。
张之洞与这场事件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多面性。
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官员与百姓联合对英法侵略者的一场剿灭反抗行动,即便是没有造成大面积的英法人员伤亡,但是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莫名地,百姓与朝廷都深感一种报仇雪恨的爽快!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为了抵御法军入侵广州,清廷在虎门口以及珠江两岸的炮台里,布防了大量世界名炮,对震慑法军起到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珠江建设炮台用于广州的防卫开始于清初。
广州是沿海城市,但它不是直接建在大海边上,而是通过一段狭长的珠江与大海相连,出海口是虎门。
千百年以来,广州人都是由此进出大洋与世界交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