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水师灭李鸿章痛哭 忆往事清…(1/5)

  【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后,日本为实施“作战大方针”中直隶平原决战的计划,决定派陆军第2集团军在中国辽东半岛进行登陆作战,突破渤海湾门户。

  在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使尔后的战局得以朝着其二期作战计划的第一案方向发展。

  北洋舰队在丰岛海战后拘于“保船制敌”之令,主要巡弋于大同江口以北和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

  那么,辽东半岛是怎样失去的呢?

  前文已经说过,北洋水师在天津大沽、旅顺口和威海卫建立了三座海防基地,基地里修建了许多大清的炮台,若是守住这些基地的炮台,再配合北洋舰队的余部作战,境况也许还可以挽救一二。

  这也是李鸿章当年建设基地和炮台的首要原因。

  此时海战后日军的登陆,也恰恰证明了李鸿章当年建基地和炮台的前瞻性的正确性。

  然而,基地和炮台不但没有起到挽回败局的作用,反而是将枪递给了日军,炮火打向了自己的舰队!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究其原因,还是清廷尤其是李鸿章的判断失误,李鸿章以为日军既然已经登录,势必想要占领北京夺取政权,从而控制整个中国。

  清廷尤为担心鸭绿江自己的祖宗陵墓,担心自己的龙脉被日军切断,所以采取了保卫北京和鸭绿江一线的措施!

  为保卫北京,又令各省抽调兵力,驻守山海关至秦皇岛之间,以及天津、大沽、通州(今北京通州区)等地。

  为眷顾祖宗陵寝和龙脉,集重兵于鸭绿江一线和奉天、辽阳之间。

  这样的兵力部署致使地处渤海门户正面的辽东半岛兵力不足,又多系临时填防部队,加之黄海制海权已被日军所得,失去海军掩护,防御极其空虚。

  日军先于安平河口突破成功,继于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并攻占虎山。

  沿岸清军大部闻讯溃逃,坚持抵抗的聂士成部亦寡不敌众。

  26日,也不知道清廷如何布置的鸭绿江沿线兵力,竟然使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九连城和安东,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同一天,大山岩上将指挥日军第2集团军万人在日舰的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登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