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所有的应酬饭局吃酒陪客,马永昌都属于活跃气氛,带头造势的那一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们四人在京城举子圈中终于有了名气。渐渐地,少诚的文章也有门房愿意向官员进献了,渐渐地,有一些官员也肯在空闲时间接见一下这小四位了。
虽然如此,要想没有门路直达上层,还是非常艰难的。
思想起上次出门临行前,巩县县令严方敬给他介绍的那位李公子李经方,还未曾结识,不如就想想办法见上一面。
谁知打听了方知,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后,一直在天津读书,如今尚未中举,所以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目前不在京中。
只得作罢。
清朝富庶之地就是两江,而两江学子考中状元的极多,当然进士出身也非常之多。中原一带,由于连年贫困,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那都是寥寥无几,更不要提状元及第了。
故此,在两江和其他地方相比之下,教育水平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举子考中的比例也是极大的反差。
既然如此,就不能对自己在本地会试的成绩有沾沾自喜的成分,要深切体会到中原与两江的差距。
这几年,由于满朝文武大多是两江一带的人,容易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朝廷对两江学子有所限制,然而相比之下,中原举子们的水平还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只能说相对而言,主考官会对中原举子的中榜机率稍微照顾一下。
苦读至第二年春闱,四人一同进场。
考试的时间是三月初九,三月十二和三月十五共考三场。放榜的时间规定在四月十五。因为当时正值杏花开放,所以称为杏榜。
一直等到四月十五,皇榜终于揭开了。
会试与乡试不同的是,每一位举子信息都早已登记在册,姓名年龄籍贯甚至包括在京所住的客栈,怕的是有同名同姓甚至同年龄同乡的人存在信息重复,所以在皇榜揭开的时候,考中一甲二甲的自会有官府报信到客栈,三甲的会集中发放通知。
所以即便你不去看榜也没关系,自有差官上门来送喜报,自然是一番敲锣打鼓,红包现场发放。
这天凌晨未到卯时,四人便睡不着了,起来穿衣洗漱,慢慢就来到贡院门口等待放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