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齐与晋,孰强?(4K2)(2/5)

  【尊师孔仲尼】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而齐桓公的霸业,则与晋文公不同。

  桓公时,诸夏不振,夷狄侵入中原。

  桓公举大义,尊王而攘夷,于北杏会盟诸侯,帮助陷入内乱的宋国归于正轨。

  与鲁国交战,鲁国三战三败,请求割地求和。但在盟会上,鲁国的曹刿却拔出剑来威胁桓公,要求齐国归还汶阳之田。

  桓公迫于形势,只得应允。

  盟会后,桓公本可以食言反悔,但最后还是听从了管仲的劝告,舍弃了汶阳之田的小利,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自此之后,诸夏都称颂桓公守信的德行,小国也纷纷前来归附了。

  之后,他又帮助燕、刑、卫等国抵御了夷狄的入侵,诸夏感念于他的恩德,于是追随他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所以当桓公兴兵讨伐不敬服天子的楚国时,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都倾全国之力襄助桓公。

  因此,就连楚国这样幅员千里的大国也不得不向桓公认罪,躲避齐国的锋芒,尊桓公为霸主。

  自桓公之后,晋楚争霸百年,然而却再未出现过像是桓公这样,能令天下诸侯全都信服的霸主了。

  所以说,桓公之所以称霸,固然有武力的作用存在,但更重要的却是桓公的仁厚与信义啊!”

  宰予这段话其实倒也不完全是忽悠齐侯。

  齐国本就是个偏安一隅的国家,虽然国内资源丰富、民众富饶,但奈何国内无险可守、一马平川。

  齐国和鲁国两个难兄难弟,国内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都是一览无余的大平原。

  各国的战车冲起来,几天之内就能贯穿他们的国境。

  要不是这个造孽的地形,战国时的齐湣王就算再怎么胡来,燕国的乐毅就算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半年之内就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

  换而言之,就算乐毅真有那么狠,那后来田单怎么只用了一年多就让齐国复国了?

  齐国蹲在东海的犄角旮旯里,晋国、楚国、秦国可以不断讨伐夷狄向外扩张。而齐国打完了淮夷之后,再想扩张就只能下海了。

  因此他们的发展天然受限,一旦打起仗来,地形和人力两重因素都制约了他们的发挥。

  齐桓公和管仲正是因为看明白了齐国的先天不足,这才想出了用称霸的方式号令天下,调用天下各国的力量去借力打力,并以此来最大化齐国的利益。

  因此,桓公称霸与后面的那些霸主都有着明显不同。

  桓公称霸是因为靠他自己没办法扳倒楚国。

  所以便借用称霸的方式,帮助各国解决点家长里短,时不时还要‘惠’上几波,趁机聚拢人心,最后再收归己用。

  而后来的那些霸主,大多是为了争个霸主的虚名,全然忘了称霸其实只是桓公用来弥补先天不足的一种手段而已。

  也正是因为桓公与那些小国本质上是互利互惠的关系,所以大家才能相处的其乐融融,天子对桓公‘尊王攘夷,存亡断续’的行为也十分感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