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巴士拉防线(2/6)

  【狂野北美1846】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有利于突破的弱侧,打开缺口,撕碎敌人的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迄今为止的惨烈战役,已经证明在堑壕战中,正面突破必然要承受巨大的伤亡代价。

  铁丝网与堑壕的组合,再加上火炮与重机枪的混合火力,成为防御一方的压箱底手段。

  天然的占据优势,这在战争中屡试不爽。

  德军在类似的堑壕战中经验极其丰富,并且分享给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盟友,这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从当前战线来看

  在宽达公里的正面战线上,敌军投入了约万人的兵力部署在一线阵地,其中德军约7000余人,分别配属在东西两翼。

  以猛烈的重机枪火力和精准的炮兵火力,支撑中线的正面战场。

  在后方还有二线阵地和依托巴士拉的城防工事,可不是好啃的硬骨头。

  德意志民族是为了最为适应战争的民族,他们从法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汲取了宝贵经验,开创性的验证了重机枪火力斜距交叉射击理念,能够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进攻兵力。

  英国人在索姆河战役中的第一天就付出了6万余人伤亡的重大代价,验证了德军火力杀伤理论的正确性。

  从兵力配属和火力配置角度来看

  巴士拉城郊防线的兵力和武器配置,连西线战场的1/10密度都达不到,充其量只能算菜鸡版的欧洲西线战场,而且水分多多。

  但这并不代表朱国胜中将面临的进攻难题是欧洲战场的1/10,因为他手下的并不是视死如归的英法联军,15万大军中接近一半都是阿拉伯人。

  其战斗力同样菜鸡,无法托付重任。

  那些俘虏就不谈了,盟友的军队主要是巴士拉以北的蒙塔菲克部落,该部落属阿德南阿拉伯人。

  他们在历史上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进入伊拉克,定居在巴士拉和库法之间的阿贾姆·卡萨布地区,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

  在1546年与奥斯曼帝国阿亚斯帕夏率领的军队在巴士拉激战,曾经大肆屠戮阿拉伯部落,最后只剩下一个分支,即巴尼·赛义德部落。

  所以,蒙塔菲克部落与奥斯曼人有着血海深仇。

  该部落在历史上属于先知家族巴尼·迈阿鲁夫族的沙比卜家族,如今是巴士拉省最大的部落联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