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筑墙,广积粮(2/5)

  【崇祯重振大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后世的一些农村还能看到这种土墙房屋,它曾经在中国大行其道。

  夯土料运到上面后,需要木版相夹固定,然后用夯杵来回夯击,使之更加紧实。

  夯土城墙的标准,称为“锥不过寸”。意思是用锥子扎夯好的土城,锥尖不能刺入一寸,否则就是不合格。

  在夯土城墙完成后,外面还要砌上一层砖,以便能够更好地防雨防水,抵挡风雨侵蚀。

  所用的城砖,也是专门烧制,有严格的规定。

  北京城墙所用的城砖,是从山东运来的临清贡砖。

  这种砖块非常坚实,后世还成为收藏品。

  从永乐年间开始,工部就在临清设营缮分司督理烧砖业,岁征城砖百万。

  京西棱堡用的砖块,就是从库房中取出的贡砖。

  砖块之间的黏结,之前用的是灰浆,有糯米灰浆、桐油灰浆、蛋清灰浆等种类,成本比较高昂。

  在水泥出现之后,毫无疑问被水泥取代。

  文思院的工程师从当前研发出的各种水泥中,选择了最适合冬季施工的一种,用于棱堡建造。

  他们还按照皇帝的要求,在研发更适合用于野战工事的速干水泥。

  在修筑这座棱堡时皇帝也有要求,最好在一个月内完成。

  因为到二三月的时候,大凌河就会化冻。到时候海军会运送东宁的士兵,前去修建大凌河堡。

  现在,霍维华就已经去了辽东,亲自去原本的大凌河城附近考察哪些地方适合筑堡。探查原本大凌河城的地基和残余砖石,是否能够使用。

  郑芝虎来到京西看到的,就是数千工匠和工兵,在紧锣密鼓地修筑城堡。

  徐光启这位大学士也常驻这里,监察棱堡修造。

  这个工作,在很多文官看来比较苦,他们也不愿和工匠混在一起。

  但是徐光启却非常乐意,因为他早在天启年间,就和弟子孙元化等人,提议修建更适合火器发挥的西洋铳台,可惜没有被朝廷采纳。

  在这次起复为大学士后,他又提出了这个建议,并且认为是当前急务。

  这和朱由检提出的修建棱堡防守、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法非常契合,所以他这次得到了皇帝支持,在京西修建棱堡。

  他的弟子韩云、韩霖等人,也同样参与了此事。

  甚至在之前考察热兰遮城时,他们就有人过去。

  也因为此,徐光启等人不但有从传教士那里知道的棱堡设计图,还有实物作参考。

  在研究了东西方城池优点后,设计了这座中西合璧的京西棱堡。

  西方棱堡出现百余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从最初的圆形演变成有棱有角的锐角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棱堡。

  在城墙的外面,还有一大堆的三角堡、角堡、皇冠堡、凹面堡、隐蔽路、壕沟、防护坡……形成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