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收复忽喇温(3/9)

  【靖难攻略】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他又看了看黍苗,同样的季节,比吉林城的黍苗还要矮小许多。

  朱高煦记得前世的三江平原,尤其是同江市往东北去的地方,基本上不到农历的九月中旬就会迎来降温。

  算算时间,这些黍苗顶多再生长不到三个月,就得安排收割了。

  明代品种的黍米,生长周期普遍在四个月到五个月之间,而忽喇温这边的冬期经过朱高煦出发前的询问,基本在七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忽喇温这边只能种植五个月以内的耐寒作物,例如蜀黍。

  不过要是在这边也修建一块育苗田,那这里一样可以种植水稻,毕竟距离此地不远的后世抚远市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其次是大豆、然后是土豆和玉米。

  这四种作物里,大豆是不可能了,明代大豆的生长周期太长,在这里种植,恐怕还没成熟就得收割。

  土豆和玉米其实是最适合在这块地方种植的,毕竟土豆生长周期也就两三个月,玉米长些也就四个月。

  只可惜,这两样作物都在万里海疆之外,自己根本就找寻不到,所以水稻就成为了朱高煦的唯一出路。

  站起身来,朱高煦继续在兵卒们的带路下往忽喇温城走去。

  约一刻钟,他便与兵卒们走进了这忽喇温城。

  这城本就是一个木寨,所谓城墙也就是两面木栅栏围起来的土墙。

  尽管寨墙有五尺厚,但强度根本就不行。

  如果朱高煦要攻打这里,那从船上卸下几门洪武铁炮,就足够把寨墙轰塌。

  他把阿台外兰视作盗寇,这点倒还真的没错。

  如此想着,他也在兵卒的带路下,参观了一下这简陋的忽喇温城。

  看了一圈下来,城内连些实用的东西都没有留下,犹如蝗虫过境般。

  这样的情况,也能看出关外女真人的经济到底有多么脆弱。

  “这地方,日后就改为黑水城吧。”

  朱高煦想了想,似乎这地方往前数,也只有唐代的黑水都督府是字面上不沾任何民族属性,又能彰显‘自古以来’的名称,因此便将忽喇温城更名为了黑水城。

  “是!”左右兵卒将这一事情记下,随后便带着朱高煦去了一处将刚刚清理好的木屋内休息。

  至于城外,随军书吏正在带着下船的兵卒们,丈量黑水城有多少亩耕地,以及观望黑水城哪边更适合日后开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