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历史变动(8/9)

  【靖难攻略】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这数额放在辽东自然很多,可放在关内就显得并不多了。

  用这点田亩数量收买百姓,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何况这批田地是否能到百姓手上还另说……

  想到这里,一些武官隐晦的看了一眼暴昭等文官。

  “长兴侯来了奏疏,并以为当下没有了解救大宁、辽东之急迫后,应当屯兵于河北,限制叛军之踪迹,逐步北上,将叛军慢慢击垮。”

  “此策,汝等以为如何?”

  朱允炆拿着耿炳文的奏疏询问众人,对此齐泰先一步道:“就眼下看,确实应该如此。”

  “只是山东、河南二地府库已经耗尽,距离秋收还有一个半月。”黄子澄跟上开口,并继续道:

  “若是还要徐徐图之,恐怕山西府库也将耗尽。”

  黄子澄一开口,便说到了朱允炆最关心的钱粮上。

  二十几万大军在山西、北平,需要补给他们的民夫虽然没有百万那么夸张,但也有四五十万人。

  耽误农时暂且不提,单单其人吃马嚼,每个月就要消耗二三十万石粮食。

  现在山东与河南、北平还未到秋收,因此大军粮食只能从直隶调拨。

  这一来一去,加上运输路上的损耗,消耗的只会更多。

  每耽搁一个月,朝廷都得支出数十万石。

  只是相比较这点钱粮消耗,朱允炆更在意耿炳文还能不能对付朱棣与朱高煦。

  “贼军兵力之多,已不下十七万之数,若是耿瓛等人投降,兴许会达到二十万之巨。”

  “你们以为,是否需要增调兵力给长兴侯?”

  朱棣靖难的规模太大了,朱允炆自然担心耿炳文失败。

  对此,李景隆也站出来开口道:“西南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兴许可以调都督瞿能、顾成所率的四川四万兵马北上。”

  “此外,两广一带也可以调兵三万,若是不行,可以从直隶再调十万兵。”

  “另外,可以调长江、两广水师归杨文或陈瑄统辖北上山东登莱,防止渤海庶人效仿高皇帝渡海辽东之举,顺带命令登莱水师绕道朝鲜,接应九连城刘真所部徐徐撤退,令吴昇等人驻守等待长江水师接应撤退。”

  李景隆要放弃辽西和九连城,但这已经是定局。

  这两地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投降只是时间问题,倒不如趁着他们还有粮食,用长江、两广和登莱水师将他们接应撤回山东、北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