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章 登基问题(1/3)

  【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湖南的败状尚未传到福州——事实上,这时候也没人知道应该往福州传——可是福州的大明监国朱聿键,心情仍然不甚美丽。

  “殿下,臣认为张肯堂言之有理,”福建布政司衙门的东花厅里,黄道周正在侃侃而谈:“殿下以贤得立,目前刚刚监国,尚无尺寸之功,虽然殿下之贤,臣等有幸随侍左右,亲身所见,唯有感佩,可是却未必天下尽人皆知,难免有人怀疑,所以殿下应当急出关(指仙霞关)、缓正位,以示没有觊觎帝位的私心,等到建功之后,天下信服,再行登基未迟。”

  今天不是正式廷议,只是君臣闲聊,不知怎么说到了朱聿键登基之事,福建巡抚张肯堂建议,应当仿效唐肃宗故事,以监国称天下兵马大元帅,等到收复南京之后再行即位,得到黄道周的赞同,所以才引出他这么一段话来。

  可是这话,朱聿键不爱听。

  他固然很想恢复两京,中兴大明,可是他也知道此事艰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若要等到建功之后再登基称帝,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朱聿键心中郁闷,却又不好把话挑明,只好沉着脸向苏观生问道:“苏先生,你怎么看?”

  苏观生只是个户部郎中,比黄道周和张肯堂这样的大员更渴望进身的机会,自然希望朱聿键越早登基越好,可是这种有私心的话他同样说不出口,正在犹豫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忽见门外当值的宦官走了进来,垂手向朱聿键启禀道:“殿下,郑芝龙、郑鸿逵来了。”

  苏观生闭上了嘴。

  朱聿键则动了动身子,有些不自在。

  虽然他一再告诫群臣,文武和于上才能兵民和于下,文武不和乃是取败之道,但是文武不和还是不期而至了,令他颇为头疼。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是他正式监国后的第一次朝会,郑芝龙腆着个大脸站到了东班之首,黄道周非常不满,指责郑芝龙违背了文东武西的祖制,不仅是欺凌群臣,更是目无监国殿下。

  这个指责当然词正理直,无可非议,可是郑芝龙以开国元勋徐达自比,说正是太祖皇帝让武将徐达站到了东班之首,而现在他郑芝龙,“从福建统兵恢复,直至燕都,功亦不在徐达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