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祭侄文稿》(4/5)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啊?叫什么名字?”

  【安史之乱中,本是回京述职的封常清被卷了进去,潼关被斩。

  而被他镇守的安西,则是留下了他的功绩与英名。

  在此长大的张议潮就是听着封常清的传说长大的,年轻时的张议潮经常手抄封常清的遗书,奉已故的封常清为师,并以学生自称。

  在潼关被斩之前,封常清冷静的写下了《封常清谢死表闻》。

  在这封绝笔奏章中,封常清简单回顾了平叛的战役,不甩锅,主动揽责,表示自己被杀是应该的。

  即使“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即使“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

  但封常清觉得,只要自己死的有价值就行,他希望自己之死能让诸将引以为戒,从而能顺利平叛。

  并在遗书中做了最后一次劝谏: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

  身亡作尸谏之臣,魂死作圣朝之鬼,是封常清最后的感慨。

  而后来的事情咱们就都知道了,封常清的担忧成真,潼关长安接连陷落,不知玄宗在惶惶惊逃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斩封常清?

  这封遗书被封常清的副官抄写带回安西,广为人知。

  七十年后张议潮一边看着安西的危局,一边手抄封常清的遗书,立志归唐。

  被张议潮手抄的《封常清谢死表闻》最终被其侄张淮深封于敦煌莫高窟。

  又过了千年之后,十九世纪初莫高窟遭难,大批文物外流。

  张议潮手抄《封常清谢死表闻》流入法国,如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这封遗书也是如《祭侄文稿》一般,见证了安史之乱以及晚唐衰落。

  同样还见证了两位忠臣的武烈平生,希望它有归家的一天。】

  “这玄宗定然一个字儿都没看。”

  张飞替这个名将不值得。

  随即便是感叹:

  “还好被这张议潮看到了。”

  “这对师生,都是好汉子!”

  “唯叹惜封常清死的太过冤屈!”

  光幕上展现的是张议潮手抄的版本,字迹清晰工整,读起来也非常顺畅。

  刘备也叹惜:

  “谁说不是?如此名将,从容担责,能识危难,临终亦规劝。”

  “这玄宗能将时局败坏至此,实乃惊人。”

  不过随即就皱眉:

  “一书见封常清之心与张议潮之志,如此至宝依旧流于异国,实乃憾事。”

  张松赶忙安慰道:

  “我等这后辈,登天亦可做得,或应其所言,至宝归家之日,不远矣。”

  刘备认真道:

  “若能如此,再好不过。”

  另一边孔明还在拉着法正详细询问:

  那姜维怎么就悄无声息被接到汉中去了?

  一时不察,竟被庞统捷足先登?

  ……

  “尸谏之臣…圣朝之鬼…”

  即使是魏征,也被这封常清之心动容。

  随即他低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