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除了元光还有谁能行?(2/6)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而和他对话的是丹尼尔·平托,则是JP摩根的二号人物,原本要在2026年退休的首席运营官。

  但因为美股、美债和美元都崩的太惨,丹尼尔·平托没能按照原计划退休。

  丹尼尔·平托感慨道:“现在的局势已经失控了,背后的董事会们都已经坐不住了。

  华国已经完全失控了,现在的发展速度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别说董事会,从华盛顿到华尔街再到波士顿,所有人都在想,我们要怎么和华国相处。

  人们都期待着太空时代的到来,但从来没有人真的做好过准备。

  按照华国人的计划和基建疯狂程度,我们能够在有生之年起码看到,月球资源被大规模利用,人类开始进行初步的火星开发。

  在这样的预期面前,地球的重要性开始降低。

  整个传统利益和逻辑都会在太空时代被彻底重构。

  我们能够做的无非是尽可能保证摩根的利益。

  可谁能知道在新时代,如何保证利益呢?

  这可是比蒸汽时代到电力时代还要更加剧烈的变化。”

  当未来已经近在眼前的时候,所有人思考未来如何变化都是建立在历史的前提下。

  这两年所谓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分析在国外的金融圈非常流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为核心,推动了英格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而工业化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金融体系随之变革,因为工厂建设、铁路铺设等需要长期投资,远超传统手工业的融资规模。

  股份制公司(如东印度公司模式)开始普及,股票市场开始发展(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01年)。殖民地原材料和全球贸易为工业提供资源,也催生新的金融需求。

  传统的家族式银行因为资本规模小、风险承受力弱,逐渐被淘汰。依赖短期借贷和小规模融资的模式无法满足工业化长期资金需求。

  在这个时期,股份制银行:如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通过发行债券支持政府战争,后转向工业融资;伦敦威斯敏斯特银行(1834年)等新兴银行提供工业贷款。铁路投机资本:如乔治·赫德森(George Hudson)等“铁路大王”通过股票融资推动铁路网建设,尽管后期泡沫破裂,但改变了融资模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