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年代】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马速继续给李志国讲述自己的发展构思:
“当然,公司只经营非数控机床,是暂时性、近期的业务范围。中期视那边的发展状况,以及技工培养程度。届时我们的产品线,可以扩展到21世纪初数控机床等设备领域。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现阶段,那边非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既然要从事机械设备维修、翻新业务,马速这段时间,即便对理工科类知识不感兴趣,也不得不出于职业道德,学习了一些机械行业的基本知识。
当然,他重点还是研究国内机床发展历程、机械设备技术发展路径、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
尤其是新华国建立后的,机械工业发展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向《四合院》时空输送机器设备。
新华国成立时,全国机床保有量仅有万台左右,大多都是废旧、残缺等无法运到弯岛的废弃设备,只有极少量是地下工作者,号召工人兄弟,尽量保护下来的完整设备。
那时候,国内无法自行生产,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仅1950年进口的各类机床就高达11115台。几乎都用在机床工业建设上,为此还组建了十几个骨干机床厂。
1952年,金属切割机床年产量仅万台,只有沪上、奉天、春城等城市少数企业,有制作非常原始的皮带车床的能力。
这年年底,华国改造和新建18个机床厂和四个工具厂,确定产品分工与发展方向。
俗称“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形成了行业的骨干。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机床行业共向全国提供30个品种,24500余台机床。
1953~1957年“一五”期间,拥有了机床、工具、机床附件、砂轮制造等34個生产厂,组建了机床行业的8个研究院所。
同时,又在骨干企业建立车床、铣床、磨床、钻镗床、齿轮加工机床、重型机床、插拉刨锯床、自动车床、仪表机床等专业产品研究所。
科研基地的建立,为华国机床技术和产品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一五”期间,机床主要采用前苏国图纸或仿制品达到204种,累计向全国提供了万台机床,主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建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