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节 规范商业体系(2)(2/7)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这是嘉庆在回两广总督吉庆禁止鴉片贸易奏折中提到的。嘉庆认为岛人(他以为西方人都住在海岛上),拿几星铜铁打造的钟表,用沙子烧制(土中取液)的玻璃,就赚取数千数百两的白银,是“以有用易无用,舍本逐末,暗损中国元气,所关甚大”。乃至要求效仿琉球以货易货的方式,限制白银外流。

  周琅倒是不担心白银外流,还没到那时候呢,那是鴉片泛滥的时候才有的,现在每年走私进口的鴉片不足4000箱,况且周琅也打算禁止鴉片贸易了,顺差会更大,反倒要担心白银大量流入造成通货膨胀的问题。

  但他还是对奢侈品性质的钟表和玻璃开征重税,按照个数来算,一座钟不管物价如何,争三百两,一面玻璃,无论大小,征一百两,这关税大概超过100%了,因为均价的话,座钟不可能有300两,玻璃不可能有100两。

  另外由于中西方之间的贸易还不够繁荣,绝大多数货物的销量都很少,直接开征的话造成的成本恐怕比税收都多,于是在专门列明征税的贸易品类之外,但凡没有禁止的商货,均可合法进口,税率统一定为1担10两,称为一般商品进口税率。凡未列明税率的货物,但凡没有禁止的商货,均可合法出口,税率统一为1担3两,称为一般商品出口税率。

  这些收税新规定,很快印制成册,有海关衙门发送到各国商馆。此时这些商馆暂时被当作各国官方商务机构,但周琅已经通过这些商馆,向各自的国家发去了邀请,邀请他们互派使节,进行贸易谈判,真正的公使馆建立,至少得明年了。

  解决完进出口贸易方面的问题,周琅重点关注其他商业。

  由于进出口贸易一直垄断在十三行手里,广州一般性商业,跟外贸之间有个十三行,没有直接接触,因此其他贸易保持着本土特色。

  各行各业都有行会,这是唐宋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商业文化形态,历朝历代都没有进行过打击,原因很简单,农民造反过,商人造反过,和尚也造反过,可商会没有造反过,哪怕造反的商人也不是靠商会来组织。

  在中国,只要不造反,就没有官方打击你。

  行会在中国社会的传统意义,更多是商人组织起来自保,官府也通过行会来管理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