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在银行业务稳定,深度融入广州商业网络的情况下,周琅这才让伍秉鉴着手铸钱,发行纸币等事宜。
而这时候对金融业的管理就要深入一个层次,成为真正的管理而再是简单的合作。
不过这种管理目前还没有太多强制性因素。
首先随着白银不断流入广州市场,银贵钱贱的现象开始缓解,一度飙升到1比1500的银价,慢慢下降到了1比1200之下。
管理的第一步是调整汇价,伍秉鉴先是宣布降低公行收购制钱的价格,以此来影响市场汇价,从1比1200降低到1比1100,公行将按照这个标准,无限制收购制钱。由于公行的资金实力,定下的汇价基本上就相当官方汇率,目的是慢慢降低到1比1000的理想汇率,统一内部货币的比值。
公行铸钱对市场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周琅没有按照铸钱工匠的建议,降低含铜量,但降低了整体的重量。
中国古代铜钱,都是有标准重量的,历朝历代有所不同,唐代的开元通宝通制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也就是一枚铜钱重1钱。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清朝通过增加含铅量,让制钱看起来厚重。但主要价值还是那些铜,所以周琅打算通过削减整体重量的方式,削减含铅量,达到节省铅,又不影响铜钱重要价值的目的。
周琅将铜钱比例提高到了铜9铅1的比例,尽管整体重量和大小都跟满清制钱一样,是1钱4分,但重量并不是保持不变,因为周琅铸造的铜钱,一枚面值两文。因为含铜比例是满清制钱的两倍多,所以价值反而是稍高于满清制钱两枚的。古代的制钱,基本都是一文钱的小平钱,偶尔有当十、当五之类的铜钱,也数量极少,往往在皇帝登基、大婚之类的日子铸造,属于纪念性质。周琅大量铸造两文面值的铜钱,也算是创举了。
周琅铸钱的目的,并不在于铸钱获利,而是为了给印刷纸币做准备。所以他铸造的铜钱一定要成色十足,比满清的制钱更有价值。
除了铜制钱之外,还开始铸造金银币。金银币的形制跟西方银元不同,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铢钱形制,也就是跟铜钱一样的孔方兄,由于中间有个方孔,又重达一两,所以通过水力模具压出来的银币,比重七钱左右的西方银元要大很多,也比中国传统的一钱左右的金银币大的多,简直就是一块银牌。金的密度接近银的两倍,铸造出来的金币,反而巧合的跟西方银元差不多大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