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有备无患,占据有利地势,总比被敌人占据的好,这在军事上怎么都讲得通。
可为什么科林就一直不同意,一直表示说周琅太谨慎了,一直各种理由说清军不可能来进攻。
这绝不是英国军官的做派,英国人在这个时代的做派充满了海盗味道,就不提他们在印度干的那些个破事了。就单说他们早年曾经试图开通跟中国之间的贸易的做法。
那是1635年,也就是明朝时的事儿。当时东方贸易掌握在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手里,台湾都还是荷兰人的殖民地呢。那年,为了打破荷兰的垄断,英王查理一世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
威德尔在澳门被葡萄牙总督拒绝之后,决定启程直接前往广州。到达虎门亚娘鞋停泊,驻守虎门炮台的明军鸣炮示警。威德尔马上下令扯下圣佐治贸易旗,升起英国国王的军旗,随即指挥船队炮轰虎门炮台。攻上炮台后,英军扯下明军旗帜,挂上英王旗帜,并拆下了三十五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
之后发生的事情出人所料,按照一般的逻辑,你都打了人家,还攻占了人家的炮台,拆了人家的大炮,基本上这生意也就黄了。可英国人不是,葡萄牙人居中说和,他们将大炮还给了广州地方政府,接着就派了两个人去广州要求贸易。
可是他们的船不顾广州官府的警告,一路深入广州内河,这可是携带重型武装的军舰,而且一路上抢掠中国渔船、商船,夺取了物资还打算去广州变卖,种种行径激起了广州官府的愤怒,派船驱逐走了英国军舰,当时明朝的船舶技术跟西方差距还没有清末来得大,明军的火器装备水平也比清军要高,发射的火箭和火炮让英国人不得不退出了广州内河。
之后威德尔的做法,非常具有海盗精神。他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抢夺30头猪。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了大帆船一艘。
不过明朝时期的中国海上力量显然比清末要强一些,西方商船别说跟明朝政府水师对抗了,就是政府诏安的郑芝龙集团他们都斗不过。所以威德尔担心中国政府报复之后,在葡萄牙人的调停下,他们赔款了白银2800两之后,他们的舰队才得以离开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