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节 扶不起的白莲教(2/3)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周琅是有东印度公司的风险投资撑着,还从广州讹诈了两千万银元的基础上,才做到这一切的,这让本就是一贫如洗的白莲教来搞,真的不现实,所以他们根本无法稳定的立足,只能走一路吃一路,吃一路毁一路,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基地。李自成当年也是这么流动,最后之所以能够成事,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军事力量在农民军跟八旗的反复拉锯下实在是没有了力量,最后都不愿意对抗李自成了,结果大量投降,在陕西才建立了稳定的基地,这才有了进军北京的实力。

  而追在白莲教身后的清军,作战能力始终比白莲教要强。周琅也没有像满清当年一样,连续多次破关入口抢劫,因为周琅更将自己看作是一直正规军,而不是流寇,对抢劫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出征前,就要考虑安民的问题。结果给白莲教的支援很有限,让清军有充足的机会镇压白莲教。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历史上,由于朱珪在广东试验过办团练,又有周琅的存在,让清军兵力捉襟见肘,结果提前推动他们在战区推行地主办团练。结果前面是一个个地主的土城、山寨,后面是紧追不舍的满清軍队,稍微停留就会遭到两头痛击。地主们大办团练,还吸纳了当地留名,导致白莲教的兵员也被对方吸纳。此消彼长之下,白莲教失去了所有的生存空间。

  其实他们唯一的机会,恐怕就是发动群众,不是把地主家的粮分了,而是直接把地主家的地分了,然后才有可能在某一处建立基地。但这也是建立在他们的兵足够强,能够守住一地的基础上,可事实证明,他们恰恰缺乏这种能力。依靠宗教迷信武装起来的部队,以吃不饱饭的流民组成的部队,事实证明很松散。

  一切的因素综合起来,也只能说满清气数未尽,白莲教发动的早了,毕竟此时整个中国才刚刚跨过三亿人口大关,全国还有许多荒地没有开发,乾隆年间也基本风调雨顺,没有遍及全国的大灾害,清政府的储备足够丰厚,经得起折腾。

  如果再晚个三五十年,等到四亿人口压在这块品级的土地上,清政府财政空虚的时候,他们起义或许会更容易。

  随着最大的几股白莲教被剿灭,白莲教渐渐开始销声匿迹,小股白莲教躲入了深山,也已经不足为虑,清廷甚至开始裁撤起了乡勇。毕竟他们对任何人掌握武装力量,都不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