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各方势力(5/6)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台湾作为一个边疆之地,则更加复杂,因此这里也是最混乱的地方。中国古代的社会矛盾,基本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人地矛盾,就是农业社会中的土地养活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无法为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就业不充分意味着有大量的闲散人口,这构成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这种情况在台湾也存在,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开发,台湾的平原地带基本上都开垦成了耕地。而且由于是殖民性开发,往往带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土地过于集中。台湾的地主占有的土地比例远比大陆更高。清政府在鼓励台湾开垦过程中的政策,助长了这种土地垄断。最开始是奖励收复台湾的功臣,比如施琅家族早在康熙年间,就夺占了台湾南部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将这些土地出租给佃户,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

  康熙之后,当地官府采取鼓励开荒的方式来增加赋税。开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十分惊人,私人往往无法承担。历朝历代往往是由官府统一组织开垦。可是清政府对台湾的态度一直十分不重视,结果当地官府主要采取了鼓励私人开垦的办法。从福健、潮汕等地招募有能力的富人前来垦荒,允许他们圈占大批生地进行开垦,这些承垦的人家称之为垦户。这些垦户自行招募佃农,他们承担开荒的前期投入,最后成为地主,佃农则成为他们的佃户。因此后期开发出来的土地,大量集中在这些垦户手里。

  随着台湾的开发完成,台湾社会中的佃户比例比大陆更高,这些没有自己恒产的佃户,很容易分化成无业游民,加上愿意出海移民的人,往往都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人,所以台湾的社会风气远没有内地安分。

  还有开发耕地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是当地土著居住的地区,也被那些垦户承包下来,他们从当地部落手里租下或者买下这些土地,然后垦荒。失去土地的土著生计困难之后就会反叛,官府最后往往会偏袒这些地主,一次次镇压土著之后,导致台湾原住民最后大多居住在山区。可民族矛盾积累了下来,这也是一大不安定因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