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节 西清帝国(2/5)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如果周琅愿意,其实现在就可以把盐税恢复到乾隆时期的水平,甚至更多。因为放开了制盐之后,大量原本不允许产盐的地方开始产盐,大量原本没资格制盐的商人开始制盐,这导致了食盐产量大大增加。

  只要生产规模扩大了,何愁收不来税?

  但税制改革还不是时候,目前这套税制依然是鼓励生产的。因为产量还在走高,新的盐场还在申领执照,这说明盐业依旧有利可图,盐业市场还没有饱和,还不到对生产进行征税,调节产量的时候。

  由于自由竞争,过去那些垄断的大盐商现在日子不好过了,以前依靠官府垄断经营,划片区分配销售市场,他们有恃无恐,导致官员大量掺假,反倒是私盐质量上乘。现在大量新的竞争对手加入,只要申请牌照缴纳一笔低廉的店铺税就能够卖盐,中小盐商不再依赖那些扬州盐商的供货,大可以直接去盐场采购。直面消费者的盐铺们,也不该卖掺假的食盐了。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过去那种买盐甚至比买米的支出还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不说,盐的品质和增加了,于是守着漫长海岸线,却有大量百姓因为缺钾、缺盐得大脖子病的时代也跟着结束了。

  食盐价格下降另一个现象是,沿海的渔民收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增加,当然跟有些人直接开办盐场有关,过去渔民就有自煮自用的习惯,有些就转行做制盐作坊,更多的还是做老本行,可他们的老本行收益也大了,因为渔业本身的市场扩大了。

  鱼是一种很难长途运输的商品,因为鱼肉容易腐烂,在没有冷冻技术的时代,只能运送鲜鱼,这就造成了运输成本远远超过鱼价本身的怪现象,内地老百姓普遍是吃不起鱼的,山珍海味能够并驾齐驱,可打猎得到的肉食是远不能跟捕捞相比的。

  现在盐的价格大大下降,渔民就可以将捕获大量制作成咸鱼出售,内地市场就可以变成海鱼的市场了。中国这么长的海岸线,却是以传统的食用河鱼的国家,这种怪现象也在开始转变。

  在粮食紧张,养殖业无法快速扩张的时代,显然没有什么养殖成本的大海捕捞前景是十分光明的,荷兰人的蛋白质涉入主要就是通过海洋捕捞,中国则是依靠植物蛋白,而且航期缺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