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这些禁令使蒙占人困居一隅,各旗之间不能进行经济交流和相互联系,把蒙古人紧紧束缚在所居旗境内。就算有某个盟旗造反,也无法串联起来,很容易被镇压。
第二大政策叫做和亲原则,并不仅仅是跟蒙古贵族联姻这么简单,而是有一整套拉拢打压的措施,称之为“南不封王,北不断亲”。
南不封王,是针对汉人的,不管汉人立下多达的功勋,哪怕皇帝亲口答应“入南京者王”,曾国藩兄弟也当了王,但蒙古地区可能只是一个小旗主,管着万把来人,就是一个王爷。联蒙制汉的权术就在里头。
北不断亲,一方面是满清权贵子弟的男女,都不能自主婚姻,而是皇帝统一安排,称之为指婚,大量跟蒙古贵族联姻,几百年下来,统治者蒙古的那些个大大小小的王爷、台吉都跟北京城里的八旗权贵沾亲带故,哪能有什么反抗的精神。
还推行会盟和年班制度。
《蒙古则律》中规定:“凡内札萨克六盟、喀尔喀四部落各盟长,每届三年各率所属会盟一次,清理刑名,编审丁籍。”为征用兵丁做准备。清朝通过会盟监督各盟旗对清廷的忠顺程度及军政组织情况,同时监视各盟旗离心清朝动态。对会盟时不到的王公、台吉均给子严厉处罚,以示警戒。
年班制度规定:“蒙古朝觐,内札萨克分为三班,一年一班,轮流前来。”“喀尔喀四部落汗、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等年班,由院按班俱题,指名咨调,令其来京朝觐。”
蒙古各旗王公每年要轮流到清朝京都朝觐皇帝,清廷以此明确和加强对蒙古的宗主权力,并监视蒙古王公对清廷的忠诚程度,同时清廷还可得到蒙古王公以清廷的忠诚程度,同时清廷还可得到蒙古王公的驼马钱财。
会盟和年班都打着皇帝关心蒙古王公的旗号,要恩赏他们。可却大大削弱了蒙古王公的反抗动机,因为这些王公一两年就能有一次得到皇帝赏赐的机会,总是不向放弃,也就没有时间去准备叛乱了;尤其是年班制度,定期让那些王公子弟轮流去北京住上一段日子,名曰觐见和学习。
可这些蒙古王公赴年班期间往往在京城学会荒滛奢侈的生活方式,使其意志消沉,失去斗志。清朝后期,有些蒙古王公滞留京城不归荒务旗政,肆意把本旗的土地租给汉人开垦,他们留在城里享乐,再也不愿去苦寒之地受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