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这种综合性能力,还是相当出色的,所以调回国之后,周琅就把他叫到了自己身边,给自己做翰林院编修。这个官职品级不高,权力看似也不大,无非是帮皇帝整理整理文稿,处理一下文牍工作等等,相当于秘书文员。
可实际上这个职务很能锻炼人,因为他开始接触以前接触不到的信息,来自全国的政治消息他都比皇帝先触摸到。一个人长期站在皇帝的角度来阅读信息,往往在视野上会快速的成长。
更何况周琅所解除的信息,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大多了,他不但接触中国的信息,国外的信息也非常多,可以说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的翰林院学士们开始高密度的触摸到国外,第一次他们开始站在国际的视野上看问题。
周琅挑选翰林院学士,跟前朝不一样,不再是因为科举考的好就直接进入翰林院,不管你有多么出色,你的文章写的多么好,周琅一直都坚持,官员必须从吏员做起,而且早就废除了吏员这个说法,但保留了可以激励人上进的品级。
最基层的县衙中,县令是七品,管文牍的小吏是九品,他们跟县令一样,是科举出身,然后必须在公文往来、刑狱诉讼、钱粮开支等具体工作上摸索两年,两年后经过察举(考核),合格者可以提升,有时候提升直接品级、职务都提升,如果没有合适的缺员,就只能先升品级,然后继续做原职工作。
这一套制度,并不出色,因为他鼓励按部就班,可他稳定,他鼓励人兢兢业业不犯错,只要按照流程做事,就不会有问题。如果时间一长,出现了积弊,那也是流程本身有问题,而不是人出了问题。改革流程就解决了问题,而不用从人来改起。死的流程容易改,易变的人心不好改。
已经有人批评说官员办事按部就班,死扣流程,墨守成规,不够灵活,没有活力等等。但周琅知道,一旦开了口子,允许官员们灵活做事,允许他们跳出规定之外施展能力,未必能达到鼓励创新的目的,恐怕就乱了套。中国人的脑子实在是太灵活了一些,所以有时候还是追求一下死板的好。
在一套制度下爬上来的官员,未必有多强的能力,但至少合格,至少守规矩,知道不合规矩的事情不能做这条铁律。但在规则之内,其实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谁说官员遵守规矩就不能做事了?这么说的人一定是一个当官的,不想被规矩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