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奥斯曼帝国则不想看到埃及在欧洲的扩张,跟阿里王朝的矛盾开始变大,加上有俄国这个死敌作为共同目标,奥斯曼帝国同意了英法的调停,并且正式跟英法奥结成同盟,规定在结束战争之前,任何一方都不与俄国单独媾和,这才是真正的克里米亚战争。
控制了黑海制海权的四国同盟很快就开辟了新的战场,以奥地利軍队为主力在多瑙河一线跟俄军交战,英法奥斯曼帝国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战争规模极具扩大。俄国已经骑虎难下,此时和谈,他们的损失太大,不但会丢失多瑙河下游出海口,还会失去以前从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的大量黑海沿岸土地。同盟国也不想在彻底击败俄国之前停战,因为他们希望一劳永逸的解决俄国对地中海的野心。
各国都不缺乏軍队,法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损伤了大量兵员,可大多数軍队并不是战死了,而是被击溃了,加上法国继承了大革命时期的兵役制度,没过一年都会有新的兵员进入征兵行列,庞大的国力让法国提供十万軍队相对轻松。奥地利的人口并不比法国少多少,拿破仑战争中的人力损失也比不法国高多少,因此提供十五万軍队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奥斯曼帝国更不用说了,这个国家不缺人口,缺的是组织和管理能力,武器装备也比较稀缺,但得到英国支援后,组建了更多的軍队,尽管战斗力有限,配合作战还是没有问题,另外黑海一带本就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里的居民普遍信仰回教,他们在这里可以得到地方武装的支援。
俄国更是一个不缺乏人力的国家,他们的总人口接近四千万,是奥地利的两倍,动员了三十万軍队参加这场战争,又是本土作战,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输,补给条件比同盟国更好。
同盟国的軍队素质非常高,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大量老兵虽然退役,可是经过锻炼的基层军官十分优秀。俄国的軍队素质也不差,甚至要略强一些,军官阶层是经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普通士兵也都是刚刚从内战中走出来的老兵,相对来说战争经验甚至比同盟国还强。
在技术装备,组织管理,作战理念都在同一水平的情况下,双方打的旗鼓相当,谁也不认为自己会输,这样的战争最可怕,因为双方都有取得胜利的希望,就有坚持下去的理由,而失败的代价又相对较高,因此这种战争往往会形成持久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