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节 铁路投资狂潮(1)(2/4)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这种担心大概是传统的士大夫对商人阶层天生的不信任导致的,但周琅也不得不考虑,虽然西方人的私人运河公司,运行的很好,而且他们很在意维护,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资产,长期运行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周琅也想起后世许多承包国营企业后,过度开发,把昂贵的机器设备等资产用坏的例子,中外文化不同,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结果?

  打造一个低成本的小政府,是符合未来趋势的,大运河在政府手里,运营成本很高,交给民间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经费,并且提高效率。为了防止陡然将运河交给民间办理,影响了战略性的交通运输能力,造成北方数省的物资短缺,周琅决定先在江南进行试行。

  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南河段,从镇江到杭州,按照商业公司的模式,成立江南运河公司,许可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成立董事会管理。筹备阶段,就邀请了大量运河相关利益方入股,有在运河上跑船队积累了巨额资本的航运商,有在各地运河码头上做批发贸易的大豪商,也有盐商、茶商,还有江南的丝商等大商人。

  招了100万两黄金商股后,让出资最多的股东组成董事会,然后按照欧洲公司等大型商业公司的模板,将权力交给董事会管理。

  权力下放之后,政府就不管不顾,运营维护和收取费用,都让这个董事会来决定。至于是拦路设卡收通行费也好,沿途停靠收服务费也罢,总之政府不干涉。

  由于大运河明清时期的繁盛,让许多人对这条运河寄予厚望,公司成立后,上市公开募股,市值一度上涨很快,从一开始的200万两最高时候涨到了1000万两黄金,很明显这个市值泡沫太大。

  江浙一带靠海,自然河流也多,即便没有这条运河,也有取代的交通方式,不至于造成货物大面积积压。而且还要面对跟海运以及苏州河、黄浦江之类的自然河流竞争,运河也不是垄断经营,只能在商业许可的程度内收取费用,不至于收费过高造成物价大幅度上涨。

  一开始,运河公司接连亏损,许多股东撤出,股价开始爆跌。从最高峰的1000万两下跌到了30万两,还无人问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