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节 英国该考虑和平(2/4)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其实英国政治家也在反思,当时他们拒绝中国的调停方式可能错了,不应该直接拒绝,也许当时可以有方式能够在避免中国参战的情况下,继续压迫俄国。或许当时应该接受停战,毕竟俄国这样一个大国,削弱他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当时英国内阁判断拒绝了中国的调停,他们也不可能参战,按照英国人的评估,保持中立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因为削弱俄国怎么看,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英国甚至还认为中国这些年的政策,就是跟英国一东一西遏制俄国。谁能想到中国人的欧洲政策会突然变成扶持俄国,这一点都不符合逻辑。

  但既然已经开战,英国政客们也不是怂包,他们的心态已经凌驾于整个欧洲国家之上,将英国看作是一个世界帝国,而不是一个欧洲强国,他们不畏惧任何挑战。还能有什么事情,比拿破仑战争时期更看不到希望,英国不也撑过来了,而且坚持了二十年。

  论危险程度,中国还不如拿破仑的,至少拿破仑时时刻刻都在英国头顶悬浮着一柄利剑,中国的大炮都不可能对准大英帝国本土,无论怎么打战火都波及不到英伦三岛,那还有什么害怕的。

  这些年跟中国在海外的冲突日益激化,双方迟早会为此爆发冲突,既然现在开战了,那就碰一碰,看看海外的这个对手,到底有几斤几两。

  但战争进行了半年时间,凡是继续跟中国保持联系的国家,基本上都明白英国人没有赢得可能。

  始终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了和平的荷兰,驻中国领事霍特曼对大英帝国的前景充满了悲观态度,尽管因为荷兰与英国的关系,他发回国内的每一份报告,都会被英国人知晓,但他好不遮掩的认为英国人进行这场战争,是无谓和徒劳的。

  中国已经调动了三十万人前往西亚作战,如此庞大的兵力霍特曼没有看到任何影响,在他给荷兰政府的报告中,他描写道:长江上依然是那样的繁忙,商船往来如织,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年的行市,而不是跟一个“夷人”的战争的胜负;江南的纺织工厂中,烟筒冒起的黑烟一如曼彻斯特那样遮蔽了天空,一车车、一船船的上等棉布、丝绸从这些工厂里不断的生产出来;战争对这个国家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的皇帝只批准了一千万金两的债券,这笔债券被他们的国家银行以两分的低息就卖了出去,在他们的投资者看来,他们国家的债券几乎没有风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