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不由得让人怀疑,苏丹的改革动机,到底是为了强国,还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力。包括在用人方面,他也大用权术,不是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而是让忠心的人在权力部门。
在巴尔干地区,马哈茂德二世通过权术剥夺贵族权力。某位显贵人物死了,他的职位不由贵族子弟接任,而是交给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新官员,死者的继承人会被安排到其他地方任职,以斩断原来的权力关系。色雷斯、马其顿、保加利亚都以这种方式纳入帝国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一旦这种方式达不到目标,就采取武力。在安纳托利亚,也使用在巴尔干行之有效的办法,软、硬两手,分化瓦解,把死去的显贵的辖地划成更小的区域,以此弱化地方势力。
他还频繁地更换官员的职位,让官员们在自己的辖区内难以形成持久的威信;大力提拔低层官员并委以重任,让他们控制军队或行政要害部门,目的却不是为了真的让这些新锐取代老官僚。等达到打击权贵的目标后,这些新贵又被迅速解职,甚至流放,然后把他们的政敌提拔起来顶替他们。这样那些被打击后失去威望的权贵,迅速对苏丹变得依赖和忠诚。
通过这些举措,在政治上,马哈茂德将帝国统治阶层重组为三部分:帝国行政文职阶层,包括书吏、文书等,军官阶层和宗教阶层。
在军事方面,马哈茂德二世的主要举措是,清洗耶尼塞里軍队,建立新式陆军,名为穆罕默德常胜军。增加陆军总司令的职权,让其担任穆罕默德常胜军的总指挥,使其超越所有军队指挥官。取消军事总监的办公室,代之以一位文职助理,负责军需事务。军事总监的财权收归帝国的财政部。马哈茂德二世把其他各支部队连同兵工厂、军需库等并入“穆罕默德常胜军”。
军队管理中还设立训令部、军需部,海军部门仍是独立机构。以前也设有军事监察官来负责军需,改革后任命一位文职官员,充当海军司令的副手。为满足军费开支的需求,尽力规范军用财政系统。努力控制军用收支,建立一个负责控制军事开支的军费监督部。监督部直接负责军饷、军粮、军服的供应,总司令部仅发挥军事技术职能。海军虽独立于陆军总司令控制之外,但军需供应也由军费监督部负责。军用金库实际上变成帝国最大的财政库,因为各类收入(连同人头税、羊税等)都转入军用金库。军用金库成为国家财政的核心部件,为軍队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