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宋襄公这些不趁人之危的君子作风,被战国之后“道德沦丧”的军事家们批评了数千年,成为不知兵的典型。
除了宋襄公,战国之前,中国人的战争中,文明的成分还有许多。史书记载的楚国和晋国之间的战争。后世多将晋文公退避三舍当作一个计谋进行描述,但当时既然能够做出这种行为,说明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也是一种君子风度,因为楚国对晋文公有恩,所以他愿意退让一步;史书记载,楚国打赢了晋国,晋军撤退,楚人并不去追击,因为不攻击逃跑的敌人后背,也是一种君子作风,更让人惊讶的是,看到晋军的战车陷进了污泥中拔不出来,楚军士兵还主动上去帮忙,这哪里像战场?晋军不但不惧怕上来帮忙的楚国士兵,反而嘲讽说,我们晋国可没有你们楚国那么丰富的逃跑经验才陷进来的。
但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推崇中国古人在战场上的脉脉温情,反而对欧洲遗留下来的战争文化津津乐道,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心理立场上的问题。
春秋战国的长期混战,让战争道德急速下降,战场上的脉脉温情开始消失,以中下士大夫阶层推行的战争文化开始普及,这一方面说明,当时战争规模的扩大化,战争终于不再只是贵族之间的军事游戏,而开始成为一种民族战争。子鱼、曹刿这样士大夫阶层代表,开始站上了历史舞台,将他们的道德观念取代了君王这样的大贵族的道德观念,在战场上成为主流。
战国中后期,秦军动辄杀俘,就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温情了,不过在当时秦军的作为,也是不被接受的,所以留下了恶名,让东方国家认为秦国是蛮夷之国。
秦汉之后,中国的战争形态开始从中原诸侯的争霸和兼并战争转为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征服与反抗之战,一拨又一拨的游牧民族南下掠夺,带来了更加激烈的草原战争方式,这时候道德更加下降,动辄堆积人头京观,屠城,拿人肉做军粮,已经没什么规矩了。
西方也是如此,但要晚很多,到了一战、二战时期,贵族时代的风气基本绝迹,狙击战术成了一种堂而皇之的战术,到了21世纪,斩首行动都开始被军事界所推崇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