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中国不急于跟俄国达成外交协议,是因为中国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没有公开承认,但实际上是中国扶持的斯佩兰斯基政权。
斯佩兰斯基已经在投降的俄军中征召了向他效忠的俄国軍队,军官主要以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子弟为主,士兵毫无疑问都是农奴出身。
这样的下等出身,让斯佩兰斯基更容易新任他们,如果是一个大贵族子弟,尽管斯佩兰斯基很认同他们的文化,但绝不愿意相信他们的忠诚。
主要原因还是中小地主阶层,更容易对目前的沙皇政权不满,而大贵族子弟,则基本不可能支持一个要废除农奴制的政权。
对于这些中小地主子弟来说,虽然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小贵族,可他们的感受,其实慢慢已经跟农奴一样了,都觉得沙皇政权对他们是一种压迫。
一般认为,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即是受了欧洲的影响,也有自身的条件因素。俄国地域辽阔,密林和难以通行的沼泽地众多,造成了地理和经济上的分散性、孤立性,同时还长崎受到异族奴役和威胁,让俄国居民不得不寻求自我保护,或者求助于村社和贵族地主的保护,慢慢形成了贵族世袭领地制的建立。
在十五、十六世纪,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运动使西欧社会逐渐从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候,俄国的农奴制才刚刚开始形成。莫斯科公国依然处于异族势力的三面包围中。于是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完全根据军事需要来制定。为了加强军事实力,俄国开始引入和实行普遍的农奴制,这样就把人口固定在了居住地。
为了随时迎击来犯之敌,政府不断把贵族服役人员分散到人口稠密的内地和人口稀少的边疆,谁服役,谁就拥有土地;谁拥有土地,谁就得服役。在这种原则下,土地是保障国家获得充足军事服役的一种经济政策。而不像西欧贵族那么讲究学员和门第。
由于贵族由于长期扮演着军事服役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双重角色,其实也是受到压迫的,沉重的军事服役,让那些获益较小的小贵族地主觉得不平衡,不划算,于是在18世纪,经济发展让一些地主不再依靠土地收入,而开始转为工商业阶层的时候,他们开始了大批量的退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