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节 把铁路架在桥上(2/5)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火车开进了关中平原,看到连片的农田,以及在农田上耕作的农民,俾斯麦的心情才算好了一些。他看到这些人也不比欧洲人的穿着打扮更富贵,看到这些人也不比欧洲人的生活更宽裕,他知道双方的差距并没有报纸上夸张的那么大。

  在关中他看到的工厂多了一些,冒着黑烟的工厂,紧靠着城郊,将古老的城墙跟乡村的田野隔绝了开来,生生挤入了一个连续几千年的社会体系中,作为一个后来者显得突兀,但却充满生机。

  陕西的工厂主要就沿着渭水一带布局,来自伊犁的棉花、中亚和青藏高原的羊毛,加上本地的煤炭,在这里汇聚成了棉毛纺织工业,再通过铁路或者黄河输送到潼关以东的中原地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工业中心。

  火车穿越险峻的崤函古道,进入了中原地区,反而看到的工业变少了,工业的要素不外乎原料、市场和劳动力,相比周边省份,边疆地区缺乏劳动力,富有资源,于是中亚的原材料和资源向关中汇聚,蒙古高原直到西伯利亚缺乏劳动力,也富有资源,于是北部的原材料和资源向山西、河北汇聚,中原地区空有最优质的农耕资源,丰富的人口,却在原材料和市场上失去了先机。

  在原材料和资源上被北边的山西、河北截留,西边的被陕甘关中截留,至于东部地区,这里虽然欠缺原料和资源,但却依托便利的海运、河运和铁路运输,占据了绝对的经济发展优势。

  经济上体现的是,河南地区不但无法从东部吸引资本,这些年反倒是河南的资本不断的被东部吸走。除了煤炭等少数矿产业,沦为了一个粮食产地和商品市场,人口日益外流,移民边疆的有,去东部打工的也有,人都留不住,经济自然落后,但只是相对落后,河南基本保持了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面貌,不增不减。

  何止是河南,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以大运河为界,东部比西部繁盛了不知道多少,运河以西的江苏西北、安徽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和山西南部,都落入这个大中原困境中。

  在俾斯麦看来,这些地方的发展程度,基本上就跟东普鲁士差不多,跟柏林、汉堡、莱茵河区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副田园景色,虽说怡人,可能为国家贡献的财政,十分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