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节 俄国的外交战略(2/4)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沙皇的措施是起到一定效果的,俄国的资产阶级并没有跟欧洲其他国家那样走向联合,然后对抗君主权力,因为通过沙皇的扶持,贵族在工商业中的力量迅速膨胀。他们利用国家补助的赔偿,在乡村开始建立颇有规模的面粉厂、榨糖厂,跟那些正在转向工商业经营的富农构成了乡村工商业者,在城市他们开办工厂,其实主要是把大量现金投入了银行业,成为食利阶层,但他们在城市中也跟拿破仑战争后慢慢开始形成的城市工商业阶层竞争。

  结果俄国工商业分化成了三种结构,一种是城市工商业市民阶层,一个是农村工商业富农阶层,以及贵族工商业阶层,这三股势力不是联合起来对抗沙皇,而是纷纷希望通过靠近沙皇的方式取得特权。

  结果工商业阶层的内斗,反而让皇权更加稳固。

  从这一点上来看,沙皇的政策是成功的。

  但扩张政策,在外交上给俄国惹了麻烦,让他们的外交弹性下降,缺乏回旋余地。

  结果就是明摆着普奥都开始跟俄国敌对。沙皇也想过解决这些问题,但归还领土是不可能的,他试图通过商业利益跟两国和解,比如开放一些商业领域给普奥的商人,但这不足以让两国跟俄国和解,依然在背后组建反俄联盟。

  在跟中国的外交关系上,也一直进展不大,沙皇已经开始考虑做出让步,沙皇主要出于安全考虑,就好像他迁都莫斯科一样,但迁都莫斯科,躲开了斯佩兰斯基的势力,却也让中国的军事威胁被放大了。

  中国軍队控制着伏尔加河以西的几座城市,到莫斯科之间一马平川,莫斯科毫无防御能力的展现在中国軍队的刺刀面前,让沙皇越来越不安心。他试图做出一些让步,换取中国軍队归还喀山、察里津等俄国城市。

  沙皇愿意接受一份割让西伯利亚的条约,反正那地方在俄国人的印象中,就是流放犯人的土地,没有任何价值,在俄国人的观念中充满了荒凉,原始和野蛮,丢弃哪里,并不会对沙皇的威望造成重大打击。

  但割让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下游,则一定不能接受,否则沙皇的名誉受损,威望下降,议会的反对派们势头就又会上升。当然,沙皇不肯割让乌拉尔和伏尔加下游,也不是意味着他真的天真的以为能通过纸面就收回这些中国已经移民数百万人的土地。他只是不想在条约中体现而已,他希望跟中国签订一份关于割让西伯利亚的条约,换取中国从俄国领土上撤军,然后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下游作为争议地区,双方保持现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