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解决办法(1/3)

  【北宋官家】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听了刘娥的话,赵祯沉默下来,没有继续开口。

  因为他意识到,所谓理念的分歧,并不单单体现在大的政治抉择上,也同时体现在这种日常的小事上。作为一个现代人,赵祯对古代最初的理解,就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所谓乾纲独断,代表的不仅仅是权力,更是责任。

  尽管他如今已经意识到,这种观念在宋朝并不适用,但是,人的下意识有时候是很难改变的。

  便如现在,在处理苏州赈灾这件事上,赵祯理所当然的,把这件事当成是自己这个皇帝,应该负责解决的事。所以,在中书和三司发生争执的时候,他才会想着,从宫中的内藏库先行拨付。反观刘娥,她的所作所为,事实上,才更像是一个大宋的君王。

  所谓垂拱而治,说白了,就是君主并不对具体的政务处理发表看法,而是将其交给负责的部门来进行处理。当然,这不代表君主没有权力,所谓居中裁决,其性质有点类似现代的甲方。

  就字这次的事情来说,刘娥的想法简单而直接。

  既然三司提出了异议,那么,说明中书提出的方案在操作上有难度,所以,打回中书,重新拟定新的方案即可。

  如果说下一個方案还是有问题,那就继续打回去,直到中书能够拿出一个让三司觉得,能够操作下去的方案为止。

  当然,如果奏事的时候,中书能够打赢三司,让后者乖乖听话,那刘娥也不会有所异议。

  说白了,作为‘甲方’,刘娥只考虑两件事,一是事情最终有没有解决,二是解决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人越权,或者是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

  在此之外,事情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她不关心,也不在乎。这就是刘娥从赵恒那学来的,赵宋天子的处事作风。

  所以,本质上来说,赵祯和刘娥在这次事件当中的区别,实际上是执政风格的差异。在赵祯看来,这种垂拱而治的风格,是有其好处的。它使得皇帝肩上的责任轻了许多,也能够更大程度的提升决策的正确性。

  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

  那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底下的人会不择手段,大宋党争剧烈,只怕也有这个因素在。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方式虽然省心,可一定程度上,需要将权力下放给宰相,导致大宋的皇帝,在民政方面,多数比较弱势。最后,也是赵祯觉得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宰执大臣毕竞是臣子,在家天下的体系当中,他们说白了就是个打工的。所以,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在日常的执政当中,掺杂进个人的利益,而这种决策,对于皇帝甚至是国家而言,往往并非好事。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是由门阀政治向科举制转型时期,诞生的阵痛吧。不过,无论如何,在赵祯看来,皇帝可以放权给宰相,将日常的繁玻政务交给他们来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