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刘伯温!原来一切都在你的计划中吗!【求追读!求各种票!】(2/3)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为江山计,臣奏请吴王,效仿国子监,于五军都督府设教场,纳军中勋贵后代,并民间贤才,在其中熟练弓马,精研兵略!”

  “可令军中年事已高之宿将,于教场当中为师,将征伐经验传授给我新朝后世之将领,以备不时之需。”

  “......”

  季秋侃侃而谈,拿出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武举”制度。

  简单来说,这套制度,说是效仿宋朝的武举,实际上是后世普鲁士军事贵族,培养军官的那套法子。

  在这套制度下,大明未来的勋贵子弟,想要继承爵位,就需要进入五军都督府学习,由各位沙场宿将亲自进行教导,在考核完成之后,才能够袭爵。

  若是失败,那便换一人再来,期间族中的爵位会一直保留,直到有人成功袭爵。

  袭爵之后,便是笔试与实战相互结合的授职考核。

  这期间不再是只有勋贵子弟参加的考核,还有从寻常人家,选拔而出的英才。

  考核成绩优异者,最高可获千户,最低也是跟季秋一样的七品总旗。

  除此以外,勋贵子弟不得在朝中担任非军事职务。

  若是族中子弟上进,也可派遣多位子弟进学,同样可根据考核成绩获职。

  武举全程,皆由五军都督府内部负责,朝中文官不得插手!

  像这样确定一整套完善的军官培养,晋升制度,便是季秋要做的第三件事!

  宋朝乃至于未来大明的衰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文强武弱。

  明明是国之栋梁的武将,却被迫成为了文官的依附。

  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因为武人没有像科举一样,稳定而又完善的培养晋升制度。

  再过十几年,朱元璋其实也搞出来了一套类似的军官培养制度。

  但紧随其后的一场蓝玉案,将大明勋贵几乎一网打尽,武人一瞬间彻底失势。

  待到朱元璋死后,上台的“建文三贤”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便轻而易举的废除掉了武举。

  直到朱棣登基后,新一代的靖难勋贵扛起大梁,才将武举恢复。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对于勋贵,打击程度远胜过“蓝玉案”的土木堡之变,直接彻底葬送了大明的勋贵势力!

  至此,武举形同虚设,多次兴而后废,废而后兴,成了笑话。

  武将自此之后,也成为了文官的附庸,再无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锐气,直至明朝灭亡。

  欲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先建设强大的军事!

  是以季秋,绝不会让大明重蹈覆辙,走上南宋的老路!

  但这样的局面,同样不是文官希望看到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勋贵和皇权,天生就是同进同退的关系。

  因为只有皇权稳固,江山太平。

  勋贵们手中的“长期饭票”,也就是爵位,才能够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