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1995】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霓虹业界当时的结论是——像半导体这样的技术,哪怕只是简单地复制,能成功也极其了不起。
霓虹政府意识到半导体的重要性后,调动了几乎全部大型工业企业进入半导体行业。
美国同行如此描述——1981年到1985年,当霓虹开始崛起的时候,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就像冰淇淋在夏天融化一样,迅速地瓦解。
当时在美国排名前三的AMD,净利润下滑2/3;德州仪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亏损;美国最强的新兴力量英特尔,1985年被迫关闭7座芯片工厂。
霓虹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对美国影响非常震撼,进而不得不重拳出击打压。
1985年霓虹成为全球芯片霸主,次年美国就发动了第一次“美日半导体战争”。
最终逼迫霓虹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国家协议。
协议最核心的一条——霓虹政府必须要求旗下所有的芯片企业出口芯片的时候,要制定最低价。一举将霓虹出口芯片到美国、欧洲“赚高利润”的路堵死。
霓虹给美国的冲击也让美国形成了连锁反应。
此后一旦看到有国家在某个领域挑战其霸主地位,就会出现很强的“反弹”,比如以后对华夏芯片的“围堵”。
在被美国强力打压的背景下,霓虹半导体产业一开始的韧性依旧强大——1985年到1991年,世界前十强的芯片企业,仍有6家是霓虹企业。
美国人一看,这怎么行?
自然是继续加强打压力度。
不过这次美国人学聪明了,打算换个稍微委婉一点的策略。
那就是不再继续让霓虹人不搞半导体。
而是要求霓虹人转让他们的技术,出让他们的产业集群。
算是可以间接的削弱霓虹人这方面的能力。
而转移的对象,经过考虑后,美国人决定选择棒国。
这么选择的原因很简单。
一个是美国国内,不需要这么多半导体企业,所以不用转移回美国。
欧洲现在一副要联合的样子,美国当然不可能把这种好处让给欧洲。
鱿色列地盘小,那地方也危险,所以也不能给鱿鱼人。
就更不用说华夏、毛子了。
而东南亚地区虽然比较合适,可受华夏影响太多,华裔、华人太多,不太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