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 淘汰的蛎灰(2/4)

  【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二话不说就发动货车,先去超市买了几大箱鲜鸡蛋,又去瑞县的商场批发市场买了一摞装蔬菜的蓝色塑料筐。

  随后就一路从县城开到了相邻陈村不远的盘龙镇砚下村。

  ……

  砚下村,这里是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的故居。

  瑞县知名的景点‘玉海楼’就是孙诒让大师与其父亲孙衣言所建。

  不过陈绝来这里并不是去瞻仰这些历史名人的,而是开着货车在村子里的一家新式的村屋外停了下来。

  下车后陈绝拎着两袋MC杨梅进了这间村屋,见有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眼镜的小老头正坐在一楼看电视就上去打了声招呼:“朝明阿公,还记得我?我是陈绝,陈岩的孙子!”

  这小老头叫孙朝明是陈绝爷爷的表兄弟,今年90多岁了身体还十分硬朗。

  见对方一副精神气十足,思维还十分灵光,陈绝就搬来一张小马扎坐到了对方身旁,摸了一颗杨梅让对方尝了尝。

  “是小绝啊!当然记得了,我可还没老糊涂。今天怎么想起来看我了?”孙朝明见故人的孙子前来顿时满脸含笑,接过那颗MC杨梅同样露出一副惊奇的表情:“这是你爷爷那株杨梅树结的果子?怎么长那么大了。”

  陈绝也没跟老人家绕弯弯:“阿公,这是我去外面买的东魁杨梅,很好吃你尝一尝。你以前不是开个那个蛎灰厂吗?我想问问那些贝壳都是从哪里收过来的。”

  “蛎灰厂?那都好久的事情咯!”

  孙朝明咬了一口杨梅,脸上露出了几分回忆之色。

  所谓的【蛎灰】是一种过去沿海地区非常传统的建筑材料,在国内水泥产量还没普及的上世纪,大至建城墙、筑桥梁,小至盖房屋、修沟渠都会使用到它。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十一卷《燔石·石灰》中云:“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虫豪以代之。”

  这里的虫豪就指代蚝,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牡蛎生蚝。

  陈绝小时候经常和一群小伙伴在乡下到处浪,各个村的乱窜。

  曾经无数次见过那些开在乡间小道旁的蛎灰厂,用带电机驱动的石碾子不断碾压破碎的贝壳,再用搅拌机打成蛎灰。

  起初不知道这些蛎灰厂的作用,还以为研磨出来的粉是拿来做粉笔的,一直到长大懂事后才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