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青桥(3/4)

  【嫡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最好的,那种能当娈童和瘦马的,更是要几百两。”

  “我们就买能识几个字的那种,十个要花五六百。你看?”

  “买!”宁采薇咬牙,“你搞情报组织,需要苗子。我搞商业集团,也需要苗子。早培养早得力,这个钱也不能省。”

  “不过,太小的不行。十岁到十二岁最好,既不比我们大多少,也能有点用了。”

  两人商量了一会儿,决定搬家之后就花钱“雇人”培养。

  …

  卯时二刻。

  一行人离开客栈,沿着南大街过镇淮桥,从聚宝门出外城,再通过长干桥过外秦淮。

  出了内城,前面就是聚宝山了。

  聚宝山上有著名的雨花台。

  朱寅等人沿着官道绕过聚宝山,从大报国寺和能仁寺中间穿过,被两座寺庙传来的诵经声一路迎送。

  一行人来到凤台门,出了外城沿着官道迤逦向南。

  很快就看见路边一个占地不小的宅院,看上去非常古老。

  宅院门口的匾额上,赫然五个大字:江宁养济院。

  养济院中,有很多老人和孩子,沐浴在清晨的秋光中。

  看样子,他们的状态还不错。虽然其中不少是残疾人。

  几辆江宁县衙的马车停在大院门口,衙役正在卸载米面粮油。

  “养济院?”宁采薇掀开车帘看了一会儿,小声说道:“我挺意外的,想不到大明还有这么好的养济院。”

  “说实话,他们的状态不错。”

  朱寅说道:“不是我为自己祖宗说好话。太祖皇帝这一点,真没的黑。”

  “大明各地都有养济院、惠民药局(扶困医保)、粥厂、漏泽园(义冢)、义庄(扶困教育田)…”

  “明朝前期,朝廷每年赋税的一成用在国民救济福利上。天下哪怕边远地带,也有这些福利所。”

  “最多的一年,花了五百万钱粮。明朝一年总赋税才有多少?”

  “他就算再失误,这方面却不能黑。他经济账算不清,见识短,底层出身嘛。可是对底层百姓的善意,也没有几个皇帝能比的上他了。”

  “就算到了万历时期,这些福利机构还在发挥作用。”

  “大明是有很多不好的方面。可也有不少方面,挺好。”

  宁采薇沉默一会儿,缓缓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