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别急,笑傲江湖先问问大明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衡州府城三水环绕,东边是湘江北去,蒸水则绕城西,在北面汇入湘江。
城北有石鼓山,山上有大名鼎鼎的石鼓书院。即便这几年张居正毁弃、整顿全国书院,不少书院被取消名称,改为公署用房,湖广之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却依旧安然无恙。
城南有回雁峰,便是衡山派驻地,在衡州府的江湖人心中,衡山派威名赫赫,五岳剑派联手,更显得声势浩大,是一个不可仰止的存在。
一南一北,一武一文,似乎在拱卫衡阳。
更加奇妙的是,衡州府城有七门,平日仅开四门,东门宾日、北门瞻岳、东南门阅江(又称铁炉、黄道)、东北门潇湘。其他的三门,尤其是南边正对回雁峰的回雁门,极少开放。
这自然不能防止什么,却表明了官府对衡山派心态的微妙。
要从城中到回雁峰,对不起,请绕道。
小船在青草桥畔的码头停了下来。
在萍乡换小船时,已经和易堂主别过,他正急切地赶回去和史帮主会合,然后赶往衡州府求援,就是不知道他们赶来的时候,衡山派会不会变天。
青草桥在蒸水入湘江处,它的官方名称其实是永济桥。
这座石桥建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有七拱,长四十多丈,巍为壮观。
然而,民间要么以为唐代韩愈流放潮州时曾路过此处,叫它韩桥;要么引用宋元时期木桥的旧名,叫它青草桥。
当年桥的建造者,还在桥上两侧用竹木搭建了上百间“廛”,如今每一间“廛”都是一处店铺,堪称大明朝招商引资的典范。
桥上行人如流,桥下舴艋穿梭。
渔笛声中,渔歌数里。
渔歌,其实是眼下衡阳最具代表性的特色。
“先生不随我入城?”路平望着陶醉于渔歌的吕光午说道。
“入城作甚?老夫去石鼓山。有好消息可来书院找我。”
说罢飘然离去。
路平也未直接入城。
和福州不同的是,衡阳狭小,城中仅仅有一个雍和坊,居民大半居住在城外的东、西两厢。
东厢就是城池之东、湘江之西的居民区,其中的河街、江东岸街,以及青草桥一带草桥前街和草桥后街,市肆所集,商贾集中,来往车船云集,是最为繁华的所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