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动军费慈禧修颐和 海防捐祸…(1/5)

  【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皇后,二十七日大婚。

  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归政。

  此时,慈禧太后没有打破幼帝一经大婚便要亲理朝政的祖宗之法,只好搬出皇宫到颐和园去"颐养天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已甘心地去让光绪帝行使皇权,而是在归政前后搞了一连串的活动,以便对亲政后的光绪帝加以控制,继续操纵清廷大权。

  为加强对朝廷的控制,她在文武官员的安排任命上多用对其效忠之人,以至于光绪帝亲政之时所面对的几乎尽是太后听政与训政时期的重臣。

  为便于把握光绪帝的动向,她决定将光绪帝读书的书房由毓庆宫改在颐和园附近的西苑,要求光绪帝每日到颐和园向她请安,亲政后的光绪帝必须将朝中大事向她"禀白而后行"。

  显然,慈禧太后为光绪帝亲政设置了重重路障。光绪帝的亲政历程由酝酿到开始经过了两年半多时间,并且是一波多折。

  但是,已长大成人且渐渐成熟的光绪帝一经正式亲政,其所作所为则是慈禧太后始料不及的。

  尽管慈禧太后仍不断以各种方式箝制着他,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他总还要施展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而海防捐一案的交涉,正是皇帝与太后较量的第一个回合。

  历朝历代,国库没钱的情况下,无外乎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开源,一种是节流,当节流无法实现时,开源是唯一的途径。

  在开源的选项中,卖官鬻爵无疑是最快的来钱手段,一般在朝廷大灾大难,急需银子时开启,当然,很多朝代,捐官甚至成为一项长久制度。

  早在秦朝时期,这项政策就已经实行了,所以并非是清朝的特例:

  “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百爵。”

  当然,这种卖官鬻爵最盛行的朝代,还属清朝,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李鸿章为了解决北洋军费不足,以及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上书清朝廷,开设一项制度——海防捐。

  具体地说就是你捐钱买军舰,朝廷封你当大官,而且是明码标价,2000-3000两银子可以买实缺州县,4000-5000两银子可以买实缺知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