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自此,少诚便开始了留在京城在国子监任博士教书的生活。
为向亲友报信,马永昌就受命三位新科进士的嘱托,携带三人的亲笔家书和礼品回了家乡。
这是1877年的初夏了,这又是一个特别不寻常的年份。
不止是对于四位青年来讲,这一年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而且对于整个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大清朝廷而言都是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年份。
就是去年少诚几个进京赶考出发以后,中原地区再次遭受了一场大旱。
此次大旱百年不遇,整整持续了四年。
此刻是第一个没有收成的夏季。
麦子早就焦在地里了,已经从去年秋天到现在,没有下过一滴雨,一场雪。
往年所存的粮食渐渐减少,一些人已经开始逃难。
田野里挖野菜,上树摘树叶的人越来越多,土地又一次慢慢张开了干渴的嘴巴,向着茫茫苍天,想要水喝。
就算是县里的差役上门来报喜,坤娘也没有好吃的款待差人,只能略包了些散碎银子,煮了碗面道谢。
粮仓里虽然还有粗粮备用,但是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
好在少诚和少捷都不在家,少了两个人吃饭。
少康每天都出去找吃的,坤娘就带着静琳挖野菜,挖红薯,甚至枸树叶,榆树叶,还有春天摘的榆钱,柳芽儿,椿树叶见啥摘啥,都摘回来晾干放在粮仓里。
有时少康能搞来一些红薯,有时会有一些高粱米,有时可能是一些红薯叶,无论什么,有总比没有强。
经历过旱灾的坤娘早已有了经验,无论如何要存粮,此刻绝不嫌弃粮食的糙,等到什么都没了的时候,哪怕是树根都能救命。
1875年也就是光绪元年的时候,这场大旱灾拉开了序幕。
这一年,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区先后呈现出干旱的迹象,京师和直隶地区在仲春时节便显示了灾情。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
与此同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都在这年秋后相继出现严重旱情。
干旱已经开始有了苗头,雨水变少,粮食减产,然而大家都没有能预料到此后的干旱会有多么严重。
而这位三岁即位登基的小皇帝,会随着这场灾害一起来临的整个中国大地,是怎么样的一个浩劫大难,一场灭顶之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