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但是一个县一个学校,显然远远不够,奥地利的玛利亚·特蕾西亚在1748年以割地赔款的屈辱方式保住了自己的王位之后,就颁布了六年义务教育法,奥地利人从那时候起已经开始进行全面普及教育了,特蕾茜女王说,文明终究会战胜野蛮,她说的野蛮是普鲁士,从奥地利手里野蛮抢走了西里西亚的普鲁士国王腓烈特二世,可惜的是,这个女王眼里的野蛮人也紧随其后,推行普及教育,最后在德意志邦国的竞争中,还是军国主义的普鲁士,战胜了艺术主义的奥地利。
从特蕾茜女王改革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可以说新一代的奥地利人和普鲁士人在教育水平上,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国家,中国的科举固然先进,可在基础教育上已经落后。
义务教育只能通过高效率、集约化管理的学堂,而不可能依靠私塾、家庭教师这种口传心授式的面对面教育方式,英国的国力都无法做到,更何况工业化水平还很低的中国。
所以周琅决定,将科举这种对读书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选官模式跟学堂教育结合起来,规定通过院试之后,也就是考中秀才之后,就可以进入官学校进行学习,之后一步步走向官场。靠秀才显然比考举人、考进士容易的多。而且传统科举中,院试也是第一步,这样就保证绝大多数智力水平较高的读书人,都可以被学校教育所覆盖。
这等于是给传统士子一条更便捷的通往官场的渠道,结果推出之后,不但没有引起反对,反而得到了底层读书人的拥戴。但反对者依然有之,这些反对者并不是以科举做官的功利目的为动机而反对的,而是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始终反对。这是一群儒道的卫道士,这些卫道士的基础很雄厚,从乡间的老夫子到朝廷重臣都有,这是一群思想上的顽固派,很难改变。
为了平息这些人的不满,周琅并没有取消科举中的乡试、会试和殿试等形势。不过从秀才阶段就截流的情况下,乡试、会试和殿试就真的有些沦为形势了。再有官学校为更容易的公务员培训渠道的情况下,基本上很少有人会执着于传统的科举。
即便有,那也是一边在学校学习,应付学校的各种毕业考试,一边继续学习传统儒家理论,应付科举。这些人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能够得到保证,所以周琅也就不在乎继续留下一个形势,加上他承诺过王辅茞,会保留科举制度,否则他肯定会跟这些卫道士彻底决裂,彻底废除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些流于形式的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